• 46阅读
  • 0回复

和平友谊 双喜临门——访黎巴嫩驻华大使法里德·萨玛赫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2
第6版(国际)
专栏:

  和平友谊 双喜临门
——访黎巴嫩驻华大使法里德·萨玛赫教授
本报记者 赵章云 朱梦魁
在庆祝黎巴嫩共和国独立48周年和中国—黎巴嫩建交20周年的双重喜庆日子里,我们采访了黎巴嫩驻中国大使法里德·萨玛赫教授。萨玛赫大使在中国已6年有余。由于使馆没有其他黎巴嫩官员,所以萨玛赫大使一直是一个人负责和处理使馆的日常事务。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总是不辞辛劳,尽心竭力,为发展中黎两国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值此喜庆的时刻,他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向我们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他一开始就十分激动地说:“今年国庆对我们黎巴嫩人来说非同一般,这是经过了15年内战之后,第一次在和平的气氛中庆祝国庆节。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以赫拉维总统为首的黎巴嫩政府的权威已经在国土的绝大部分上确立,而且也象征着黎巴嫩重新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度立于国际社会中间。”
萨玛赫大使接着说,“正当我们在和平之中喜庆国庆之际,恰逢黎巴嫩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20周年的纪念日,这应该说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巧合。”在谈起黎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时,萨玛赫大使无限深情地说,“黎中两国建交虽然只有20年,但两国人民的传统交往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著名的丝绸之路向欧洲延伸之前的亚洲终点即是黎巴嫩的海港城市蒂尔。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到中东后,是从蒂尔港起程去中国的。”
多少世纪以来,黎中两国人民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商业和文化上的交流,直到1971年11月9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互相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场合以及在许多问题上立场一致,相互支持。
在谈到这20年里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情况时,萨玛赫大使说,黎巴嫩内战以前,黎中两国商业往来频繁,外贸总额曾达500万美元。后来,尽管爆发了内战,两国的贸易往来实际上一直没有中断。内战结束一年来,这种交往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开展起来,至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即使在战争期间也从未停止过。
萨玛赫大使对黎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他说:“黎巴嫩同中国一样,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都需要发展经济,这就是黎中关系未来发展的最好基础。”
最后,萨玛赫大使向记者表示,黎巴嫩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与兄弟的阿拉伯国家协调一致,采取共同立场;黎巴嫩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黎巴嫩摆脱战乱、实现国内和平与稳定所作努力的同情与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