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水利“共建”效果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4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利“共建”效果好
中共江苏吴江县委会 锦荣 延元
一场洪水,使吴江县盛泽镇更加引人注目。今年7、8月份,镇四周洪水滔滔,镇里却仍是机声隆隆。盛泽在洪涝之年无水灾,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在探求创造奇迹的原因。我们的看法是,盛泽所以能成为洪水中的“绿洲”,得益于搞了水利设施大包圩,而搞这个大包圩,则靠了“共建”这种形式。
一个乡镇,放在全国范围,是一个很小的局部,但在它的辖区里,却也是一个全局。在这个全局里,包含着工农商学等方方面面。进行水利建设,通过“共建”形式,则能把这些方面都统一于乡镇这个全局里。盛泽镇是吴江县的工业重镇。1983年末,该镇曾兴建过4座小型防洪闸,两座排涝站,但由于一些单位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有的甚至以邻为壑,结果水患没有解决,单位与单位、单位与居民之间还增加了矛盾。采取“共建”这种形式后,全镇各部门、各单位都树立了全局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有的还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全局利益。例如,建造大包圩,守卫的是盛泽镇区,但却要征用当时盛泽乡的400亩土地。盛泽乡党委、政府服从大局,保证了工程进度。
1987年盛泽镇在规划大包圩方案时,曾提出过分区治理和综合治理两个不同的方案。从治理效果看,综合治理明显高于分区治理,但问题是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投资多、难题不少,其中第一个难题就是经费筹集。当时初步匡算,整个工程需投资800万元,相当于全县全年财政预算计划的水利经费的10倍。单靠财政拨款不行,单靠几个大单位凑钱也没这点实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采用“共建”形式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很短的时间里,盛泽地区51个单位共出资773万元,解决了建造水利工程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资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