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维护社会治安的有益尝试——开展评选勇敢市民活动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维护社会治安的有益尝试
——开展评选勇敢市民活动的体会
哈尔滨市公安局 哈尔滨新晚报
哈尔滨市公安局和哈尔滨新晚报联合开展评选勇敢市民活动已经两年。目前,这项活动在哈尔滨市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迄今为止,共评选出勇敢市民86名,其中勇敢市民标兵16名。他们之中既有国家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还有个体业者,大、中、小学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仅14岁。在已评出的勇敢市民中有的是父子、母女共同斗歹徒;有的是素不相识的市民结成群体,共同追捕犯罪分子;也有的是离休老干部长年坚持在治安巡逻岗位上。他们中有人因此身负重伤,也有人献出了生命。这些勇敢市民的涌现不仅为维护社会安定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也带动了全市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近两年来,哈市面对犯罪分子敢于挺身而出者越来越多,勇敢市民正从个体向群体化发展。广大市民日益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必要性,据有关方面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已有70%以上的市民表示,在犯罪分子面前敢于挺身而出;88%的市民认为全市惩恶扬善,坏人怕好人的局面已经形成。据不完全统计,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群众为公安机关举报案件线索2034件,协助破案825起,抓获犯罪分子1284名。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的安定,打击犯罪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项评选活动是由新闻单位和公安机关联合开展的。双方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各得其益。
1990年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打一场整治社会治安的总体战。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推出整治社会治安的“530工程”(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5项目标和30条具体措施)。新晚报认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稳定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论宣传的热点。于是提出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宣传鼓励人民群众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活动。作为维护社会治安主力军的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则感到,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仅靠专门机关的超负荷工作是远不能奏效的,必须借助舆论,发动群众,群防群治,使犯罪分子难逃法网。至此,双方想法一致,一拍即合。于是,两家决定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选勇敢市民活动,并成立了活动组织委员会,制订了5项评选条件和具体评选办法。
新晚报为此特辟了《勇敢市民风采录》专栏,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勇敢市民进行专门宣传,对有影响的典型人物连续报道或配发照片,言论,充分发挥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广、影响大、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作用,为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社会安定大造声势,为公安机关做群众工作,群防群治提供舆论环境和帮助,也为公安机关开辟了固定的宣传阵地。两年来,勇敢市民风采录专栏已发稿100余篇,平均6天一篇,介绍宣传勇敢市民群体及个人近200余人。在开展活动中,公安机关在所属区、县公安分局及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建立了通讯网络,为新闻媒介的宣传提供全面、真实、准确、迅速的信息和报道线索。1990年6月27日,哈市北环路发生一起警民并肩奋战击毙持枪歹徒的事件。事发之后,公安部门迅速通知新晚报,报社立即组织报道组赶到现场,采写出了长篇通讯《英雄群体正气歌》。之后,对该事件中6位普通群众的先进事迹进行连续报道,将这场惩恶扬善、正气浩然的战斗真实、详尽地展示在广大市民面前,长了好人威风,灭了犯罪分子气焰。
开展评选勇敢市民活动历经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充实的一个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组委会边实践边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办法。活动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全市每年召开一两次表彰大会,设立15万元的“勇敢市民奖励基金”,对涌现出的有较大影响的典型人物随时表彰奖励。如今年王素芬、王健母子二人有勇有谋斗歹徒,擒获杀人凶犯。组委会及时授予他们勇敢市民和标兵称号,并将荣誉证书、奖金送到王家。
组委会还重视扩大这一活动的影响,与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加强联系,介绍活动情况。目前,各新闻单位发表有关活动的稿件60余篇。今年9月,组委会将涌现出的80多名勇敢市民先进事迹编辑成《勇敢市民风采录》,该书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扩大了社会的影响面。组委会还将勇敢市民中的4名典型人物组成“哈尔滨市勇敢市民先进事迹报告团”,在社会各界巡回报告。今年5月,组委会主动与市人民保险公司合作,开办了“勇敢市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一位勇敢市民标兵同歹徒搏斗牺牲后,其家属得到保险公司付给的勇敢市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1万元。
评选勇敢市民活动自始至终得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参与和响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