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扫除形式主义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4
第4版(要闻)
专栏:

  扫除形式主义作风
高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建设方针,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逐渐发扬起来,国家政治文化生活比之建国前期活跃多了;但是与之相伴,也出现了社会风气的不良倾向,党政领导上和各项工作中形式主义的盲目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复杂的原因,不少党政机关陷于文山会海之中不能自拔,许多领导干部工作交往“请吃”、“吃请”,庸俗浮靡,久盛不衰。这些我不想再说,只提近两年全国风行的开纪念会、庆祝会,搞大奖赛、首发式、首映式活动及各级领导干部应邀题词等问题。形式主义发展的种种表现,使不忘党的传统、珍惜国家财力物力的革命干部忧心忡忡,疾首蹙额。我认为这些名堂都有违勤俭建国的精神,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今天,不应任其泛滥。
我们有不少值得纪念和庆祝的人和事,开纪念会、庆祝会是应该的。可现在是这类会开得太多、太滥、太铺张。其中意义不大的会不开,只写文章或用其它方式纪念之,是否就可以了?该开的会,开的规模小一些,形式简朴庄重些,似乎一样会教育群众,继往开来。去年、今年的国庆节,北京就没有搞大规模群众活动,晚间也没有放焰火,然而街头巷尾,到处花团锦簇,市民们喜气洋洋,节日气氛还是很浓的嘛!
今年评比竞赛兴旺,而且往往都称“大”,报纸上不断报道这里什么“大”评比“揭开帷幕”,那里什么“大”奖赛“降下帷幕”。但有些地方,这类活动极少,然而人们精神焕发,各项工作做得不差。原因何在?思想政治工作较为踏实之故也。
首发式、首映式是近两年的新创造。印发某种书籍,放映某些电影,举行这类仪式可能有助于扩大发行量和提高知名度。其有重大意义的,张扬一番,也许有必要。可是首创之后,似乎又成了一股风,这就应该检查。有那么多好东西值得“隆重”宣传吗?
不知怎么,近来又办开了荔枝、西瓜、苹果、红果、桃、梨之类的节日。据说,它对推动经济发展、搞活市场,有一定的作用。但我担心,若是仿效下去,不知明年又会出现多少水果以外的有名产品节!
对名山胜水,劭德古迹题词歌颂,我国古已有之,新中国建立后沿袭下来,原是点染江山,品评文物之常。可是近些年,题词范围、方式不断扩大、发展,遇有某些周年纪念、开幕典礼之类,既要政治文化名人动笔,又要像我这类人照办,为此我从违两难,颇感困惑。不过写两行赞美词、一段鼓励话,却大都精美装潢,郑重陈列,甚至制版印刷,载入画册。这做法施之于国家个别名流则可,等而下之,人们能不窃笑吗?
划清形式主义和非形式主义的界限,决定上述一些事情该怎么办,涉及许多因素,我实在无从论定。但是物质产品正在讲质量和效益,今年不就说是质量年和效益年吗?精神产品,包括上述那些活动,应该也讲质量和效益。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穷日子当富日子过”。现在,国家建设又面临困难,我们实在禁不住讲排场、摆阔气的各种“折腾”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