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樊吉厚的魄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樊吉厚的魄力 
本报记者 阎晓明 杨传春
对于中青年干部来说,“有魄力”不一定是美妙的评价,因为不少人认为年轻干部“有魄力”就是“不成熟”。但是,在吕梁山下、黄河岸边的山西省临县,44岁的县委书记樊吉厚却以“保持魄力”要求自己。他6年前当县委副书记,两年前当上县委书记。他认为组织上重用他,就是希望他“有魄力”。
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这个有大专学历的吕梁汉子,对我们畅谈起他对“魄力”的理解。
魄力就是敢斗歪风邪气的胆量
樊吉厚当县委书记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是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
临县是贫困县,十年九旱,土地贫瘠,50多万群众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但是那几年大吃大喝的公款开支每年高达百万元,将近全县财政收入的1/10。公款,不但育肥了县城里几十家个体饭店,而且使不少干部醉得“不省党性”,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樊吉厚领着5套领导班子的人马,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查,逼着当年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干部往外“吐”。很快,个体饭店生意清淡,好几家濒临倒闭,而临县的廉政建设却全面铺开。
去年5月,群众举报歧道乡党委书记贪污受贿,樊吉厚下令:“查!”这个乡党委书记精于“交际”,上上下下“哥儿们”不少,没几天说客们包围了樊吉厚。樊吉厚顶住了前后左右说情的人,要求有关部门一查到底。不久,这个全县出名的“大人物”成了人民的阶下囚。
魄力就是雷厉风行办实事的作风
临县许多村庄连骑自行车的路都没有。樊吉厚当县委书记没多久,群众中就传开了:“新书记能跑路。”
有一次,他见到一个老农边让闺女念书,边按书中的知识修理红枣树枝。他跑过去问:“老大爷,县里没有派人来教你们?”大爷摇摇头:“谁能想到咱们这些小事?”樊吉厚生气了。他回到县里就给农业部门下令:“赶快派人下去!”
去年7月,他跑到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石白头乡乔家山村。这个村400多人,70多个“光棍汉”,米面用石磨碾,照明用煤油灯。樊吉厚心疼了:新中国建立这么多年了,这个革命老区,居然没有多少变化!他回到县里就找电业局长,让他迅速解决乔家山群众用电问题!
6年多来,樊吉厚跑遍了临县的山山水水,动员群众栽果树、兴水利、办工厂。樊吉厚说:“为群众办实事,就得雷厉风行。”
要有魄力就得无欲,无欲则刚
樊吉厚不抽烟,不喝酒,进村吃派饭,到乡吃便饭。
有个干部因为亲属的农转非问题,找到了樊吉厚的家。樊吉厚说:“你回去吧,这种事都是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的,能不能转你知道。”这个干部以为“空口只能说白话”,第二次来时递上千元的礼,不料樊吉厚勃然大怒。
去年县里的消防队增加人,县里的4个领导干部一人插进一个子女或亲戚,樊吉厚知道后,只说了一句:“全部退回!”有人大为恼火,说:“你樊吉厚就没有这种事?”樊吉厚听到后淡淡一笑:“请随便查。”事实上,被樊吉厚“得罪”过的一些人早查过了,结果是“查”得越细,“樊廉政”的绰号在临县传得越响。组织上的调查更细致,结果,这个贫困老区的县委书记最近被中组部表彰为优秀干部。
樊吉厚魄力并非认为有魄力就一好百好,他解剖自己相当苛刻。回忆起他处理过的人和事,他为自己的思想工作有时不够耐心而歉疚;谈起临县经济的发展,他为自己的视野不够广阔而着急。他决心勤学苦练,始终保持坚持真理为群众办实事的“魄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