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看得很重 做得很实——记江苏省无锡市一中的知识分子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看得很重 做得很实
——记江苏省无锡市一中的知识分子工作
坚文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党总支对知识分子工作看得很重,做得很实。
在这方面,老师们可以讲出一大串生动的事例。
关怀培养
语文教师何建明说:我读初中和高中的那几年,都是在“文革”动乱中度过的。到中师匆匆培训了5个月之后,我就走上了一中的讲台。论文化,就那么多;论年纪,才17岁,面对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不免有点紧张。当时我最大的愿望是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领导在安排我到教育学院进修的同时,在工作上不断给我压担子。领导说:你得吃点苦,自来水没有压力是上不了高楼的。从教初一到教初三,从教初中到教高中,领导每年都说,看你还有潜力,再加点压力吧。1985年,我一边参加本科进修,一边教高三毕业班。当我拿到本科毕业证书的时候,我的学生早就在读研究生了。
提起往事,何建明十分感慨:这些年我自己固然吃了苦,但领导也没有少费心。
党总支书记顾蕴玉插话:我们培养教师有3个办法,一是有计划地送出去进修;二是以老带新;三是不断地压担子。80年代初我校有1/3的教师是中师或者高中学历。现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得到了大学文凭,还评上了中级职称。
安居乐业
蔡剑秋老师说:我是1979年从农村回城的。当时一家4口挤在9平方米的地方,只能趴在床上就着被子备课。我当时的愿望是最好能有一块可以放下桌子的地方。1980年,学校家属宿舍竣工了。但是,从农村回城的老师有一大批,粥少僧多,加上自己刚到一个新单位,所以这桩心事我没敢说出来。谁知领导说,小蔡的困难我们有数,早已打算安排解决。就这样,我回城的第二年就迁进了新居。校领导给我创造了“安居”的条件,我也有了“乐业”的天地。那幢家属宿舍安排了40多户,全是教职工,书记校长一户也没有搬进去。这一点我是佩服的。
顾蕴玉书记插话:那幢宿舍楼还是低标准的,没有会客室和洗澡间。再说解决40几户也还是不解渴。去年我们又有两幢共5000平方米的楼房竣工,加上其他一些途径,全校118户有困难的教工,住房都有所改善。
以诚相见
已退休的英语老师季雨青说:老顾是共产党的总支书记,我是民盟的成员,我们又是知心朋友。在老顾面前,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记得有一次我偶尔提到家里男孩多,粮食有点紧,第二天老顾就支援我100公斤粮票。我1979年刚到一中时,学校里有的老师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还有的在晚上加班加点,加重了学生负担。我说,这些情况应当统统禁止,只许在45分钟的课上做文章。老顾当时回答我三条,我至今还记得:第一,你的意见是对的;第二,提高45分钟的效益,有待于师资水平的提高,这里头有个过程;第三,我不是对你的意见抽象肯定,具体敷衍,不信请看今后的行动。事实情况是,从1980年开始,市一中就杜绝了在节假日或晚间加班加点的情况,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一直是比较适当的。
季雨青诚恳地说:有人认为意见提得多了会惹领导讨厌。我常提意见,领导有的接受,有的作解释,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各自保留意见。“讨厌”一说是没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