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认准大道奔小康——我家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认准大道奔小康
——我家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内蒙古临河市乌兰图克乡 马林
我叫马林,家住临河市乌兰图克乡隆强六社,今年37岁。1985年,利用承包和开发的22亩耕地、60余头(只)牲畜,走上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这样一条致富道。5年下来,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不瞒您说,这还不包括没有卖掉的绒毛、皮张、粮食等收入。
乡亲们说,要致富,最根本的一条是认准社会主义道路跟党走,挽起袖子埋头干!实现小康要靠“碾盘对磨扇——实(石)打实(石)”地干。我和妻子王翠莲反复商议,详细制定出我家的“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我的设想是:大力发展农牧林结合型经济,再加上搞好庭院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八五”期间迈大步,十年头上达小康。
发展农牧林结合型经济,首先是搞好种植业,要抓住“种、肥、耕、热、水”几个环节。到1995年单种小麦亩产达到630公斤,比1991年增加80公斤;小麦套种覆膜玉米亩产达到950公斤。到1998年实现亩产1吨粮。种植业的收入到1995年在全家总收入中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我是畜牧劳模,要带好科学养畜这个头。我采取的是以育肥为主,多育肥、早育肥、快周转的办法。到1995年,基础母羊保持在45只以上,2000年达到60多只;母牛10头左右,2000年达15头。短期育肥肉牛年饲养量1995年至1998年保持20头左右,2000年力争达到30头。
这就是我家的农牧林结合型经济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照这样丁是丁卯是卯落到实处,到1995年,我家光种植业、养殖业的纯收入就是16000元,1998年再增加2000元,到2000年,没零没整两万块(元),人均“一巴掌”,5000块(元)!这不是小康是什么?小康不就是人均800美元,合人民币4000多块(元)嘛!狮子滚绣球,好的还在后头!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咱翻番达小康,“土窝”也要有个样子。明年我要新打机井一眼,供浇院子里的树和蔬菜用;新建2分地的小型蔬菜温室一座;改建豆腐坊一间;再购买电冰箱一个,供天热时储肉卖肉用;还要建混凝土结构的瓜果贮存窖一座,贮存瓜果4000公斤以上,冬春两季能卖个好价钱。1993年开支9000元,购置种养业配套机械。小汽车和摩托车,咱现在就买得起,可“家有三件事,先从紧上来”,眼下还是发展生产当紧。
说到精神文明建设,可来不得半点含糊。离开精神文明,再富也不算小康。咱不能两眼只盯钱和物,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我争取到1995年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搞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不行。明年,要建30到50平方米的家庭图书室一间,购买200元钱的图书,供乡亲们和我一家人学习。到1995年,我的种养业科学文化实用技术要达到农牧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水平。要记好家庭三本账,即种养业收入和支出账;科技实验对比账;生活消费、社交往来账。要注意合理消费,增加积累,在家庭纯收入中用于生产、消费、积累的要分别占到35%、40%、25%。其中消费中,智力投资、文体生活、医疗保健费用不少于30%。
自己富了,不能青红不顾。我要努力帮助乡亲邻里发展生产,尽快富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