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企业转换内部机制的关键——端掉“铁饭碗” 打破“大锅饭” 轻工部召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座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企业转换内部机制的关键——
端掉“铁饭碗” 打破“大锅饭”
轻工部召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座谈会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徐克洪、本报记者王清宪报道:“今年8月,因工人违章操作,差点儿引起火灾。考核我的安全系数分为零,当月工资一分钱也没有,只好到工厂劳保基金会申请生活补助;厂原劳资科长在公开招标中下去了,现在在看自行车。”天津印铁制罐公司总经理丁剑华的发言,引起在座轻工系统70多位大中型企业厂长的浓厚兴趣。
近两年来,天津印铁制罐公司借鉴三资企业的管理方式,在某一有引进设备的分厂作了如下改革:用工上公开招聘,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谁能干谁上;分配上拉开档次,职工中收入可相差一倍多;不称职的被调出分厂,到总厂自谋职业,还有部分人厂内待业。其效果是:企业有效劳动时间增加一倍,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人均创利税增长6倍。
丁剑华说,他受过刺激。1988年引进这套设备时,外方老板坦率地告诉他:“请记住,永远别指望现代化的机器会在缺乏责任感的员工手里高速运转。”现在,这条引进生产线的“运转速度”已超过设计能力。“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工人,并非天生就缺乏责任感,是‘大锅饭’、‘铁饭碗’把大家搞散了,责任感搞没了。”沈阳华光灯泡厂厂长段同说。
沈阳华光灯泡厂五车间亏损严重,今年3月,66岁的退休工程师方志达中标,被授权“组阁”,并得到用工、分配、职工奖惩及材料采购等一系列实权。一个月后,产量就比上月提高90%,产品综合合格率达70%,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市有关部门来人和工人座谈,工人说:“我们这里是真正的按劳分配,你们千万不要干预。”“你们没意见,我们何必干预”,来座谈的人满意地走了。
前不久,华光灯泡厂做了一次问卷调查,70%的职工认为五车间的经验应在全厂推广。
“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固然与政策优惠有关,但主要还是一些符合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机制在起作用。”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对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企业的这一思考,其意义不可小看。
天津市感光材料公司经理马凤宇介绍说,这个公司在改革用工及分配制度时,获得80%以上职工的支持。他认为,改革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不怕冒风险,不怕承担责任。
轻工业部部长曾宪林赞同与会企业在用工、分配等企业管理机制方面的大胆改革,认为这是下一步企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他说:“过去12年的企业改革,国家通过利益分配上的调整,大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首先要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只要厂长经理们努力实践,就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途径”。
一些厂长说,改变企业内部机制,企业首先要有主体意识。有的政策已经摆在那里,只是执行起来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这就看企业如何对待了。新衣服穿起来总难免有不舒服的地方,但只有穿起来才能逐渐顺过来,实在不行了,再请裁缝动剪刀,前提是要敢穿。
轻工部在天津召开的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座谈会,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厂长经理们没有过多抱怨外部环境。他们更注重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能做些什么。用曾宪林的话说:你们变得更活跃、更主动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