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44年前,他血染沙场,重重倒下,英名被镂刻在大别山的石碑上。全国解放后,他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父老乡亲为他树碑塑像,称他是——不倒的丰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44年前,他血染沙场,重重倒下,英名被镂刻在大别山的石碑上。全国解放后,他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父老乡亲为他树碑塑像,称他是——
不倒的丰碑
祝天华 张忠诚
44年前,32岁的甘树东在中原突围战斗中血染沙场,重重倒下,战友们将他的名字镂刻在大别山的石碑上。
全国解放后,这位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事迹,激励着人们建设山乡,乡亲们自发地集资为他树碑塑像。
甘树东,1931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中队长、政委、区委书记兼区长。1946年6月,他在中原突围战斗中右臂被炸飞,左腿致残,被乡亲们秘密转移到深山治疗。从那以后,他的名字被列入死亡簿。
祖国解放了,甘树东走出深山,回到了阔别20年的家乡——湖北省大悟县黄站乡李园村,过着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
每当妻子要求甘树东找老首长证明他的红军身份时,他总是深情地对妻子说:“和我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许多都在战斗中牺牲了,我能活到今天已经满足,不要为这事麻烦党组织了。”
为了死难的战友,为了当地4万户军烈属,甘树东自告奋勇当了拥有923户军烈属的黄站乡的民政助理员。
谁能想到,手脚伤残的甘树东在民政助理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
40年来,甘树东踏遍大别山区的147个村村寨寨,为923名烈士、失散军人找到了证人和证明材料,为民政部门认可他们为革命烈士、荣誉退伍军人提供了第一手材料。40年来,他在民政助理的岗位上,为军人和军人家属默默地奉献着。
1984年12月,服役8年的王大利复员回到黄站乡。他静心地听着妻子娓娓向他讲述的一切,眼泪止不住簌簌地流……拿什么感激甘树东老人呢,思来想去,他拿着复员时从部队带回的唯一的纪念物——羊皮大衣,领着全家人冒雪赶到甘树东家:“甘老伯,你受过伤,冬天穿着它暖暖身子”。甘树东领了心意,皮大衣却没有收下。他说:“我这个老民政助理,就是你们军属的父母,父母抚养儿女,哪有收礼的道理。”
甘树东的心,全操在军烈属的身上,唯独没有他自己。一年中有七八个月,他不是走东家,就是串西家。哪户军烈属缺粮少柴,哪户军烈属生病缺药,他的小本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每个季度优抚款下发的时候,他常常是一大早带上馒头、咸菜上路,太阳下山才回来。
他同人武部一起组织民兵为军烈属修建了1800多间新房,而他自己至今还住在3间破瓦房里;经他手发放的优抚款、扶贫金达200多万元,而他自己却没有要过一角一分。
八一村退伍军人李公圈在西藏边防当了5年骑兵,5年的风雪高原生活,使他染上了肺气肿、胃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干不了重活。为此,与李公圈相爱多年的未婚妻也告吹了。疾病缠身的李公圈怎么经得起这个打击,五尺男儿止不住热泪直流。
甘树东开导李公圈,要他振作起来,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姑娘的爱。
李公圈干不了重活,甘树东就和村干部一起帮他买了两头母猪、4只母羊,手把手教他发展家庭副业。一年下来,收入竟达1200多元。
有了梧桐树,不愁凤凰来。
甘树东来到西冲村找到老战友吕振先。这两位在战争年代结下深情厚谊的患难战友,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这回甘树东单刀直入:“老吕,咱俩患难几十年,这回攀个亲家好不?”
吕振先纳闷:这老头子开什么玩笑,你儿子都快40了,还老不正经。
甘树东却一本正经:“我的这个儿子是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这娃很老实,又学会了养殖,一年能收入千余元呢!我看你家小闺女爱华与他挺般配的。”
吕振先见甘树东来真的,心里却打起了鼓:孩子的婚姻大事,我们可作不了主啊。
晚上,吕爱华回到家里,甘树东向她介绍了李公圈的为人和在部队的表现。在这位尊敬的大伯面前,吕爱华满口答应了这门亲事。第二年春节,他们喜结良缘。
在黄站乡,是甘树东第一个建起“复退军人婚姻介绍所”,使37名复员军人喜结良缘;也是他第一个建起“复员退伍军人就业培训中心”,127名复员退伍军人经过培训成为专业户、技术示范户和乡镇招聘干部。
1986年6月,原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乔斌,荆州地委纪委书记程鹏赴大悟县宣化店,参加纪念中原突围40周年活动。当他们得知居住在离宣化店5公里远的甘树东就是当年的区委书记时,兴奋得连夜结伴同去看望。他们来到甘树东的家,鼻子不禁一酸,这个家连个像样的凳子也没有,3间瓦房还是土改时分的,他们的喉咙像塞了团棉花。老甘啊,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他们对现任民政助理员熊复保说:“甘老可是红军啊,要多多关心他的生活。”
心直口快的熊复保脱口而出:“甘老至今还没有享受红军待遇哩。”
“什么?”两位战友惊讶了。
“为什么早不找我们?”
甘树东一笑说:“为自己的事找组织的麻烦,怪不好意思的。”
1987年3月,有关部门落实了甘树东的红军待遇,并被评为一等甲级残废。甘树东的大孙女小毛说:“爷爷,人家红军的后代都可转户口,进县城,可我们……”甘树东说:“黄站有1000多名烈士,如果子女都进城,国家负担得起吗?”甘树东的孙儿孙女都符合转城镇户口条件,可他却一次又一次将指标让给了最困难的烈军属。
去年,县里给甘树东拨来12000元建房费,儿孙们商量盖一栋像样的瓦房,又被甘树东拒绝了,并将建房费让给了其它几户红军烈属。
人们没有忘记这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甘树东所在的乡连续11年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湖北省政府评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他也先后15次荣膺省、地、县劳动模范、“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还被湖北省授予“老有所为金鸡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