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天涯处处皆芳草——新疆军区边防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天涯处处皆芳草
——新疆军区边防二三事
本报记者 赵兴林
在新疆西部边陲的高山哨卡,有很多可爱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如天涯丛丛芳草,扎根于高山雪原。
祖国让我守边卡
56岁的李之金大校,是创作“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首歌的老边防。这支60年代乃至70年代响彻军营的战歌,至今仍是边防战士喜爱的歌。今天,当他谈及创作此歌的感受时,心情格外激动:1962年8月,上级一声令下,我们一行3人从北疆边防来到海拔2300米的阿拉玛力边防站。当时是“两峰骆驼,3把铁锨”,便在一个废弃的羊圈顶上盖块雨布,算是安了个“家”。
有了立锥之地,我们想到的是:国境线在哪儿,哨位就扎在哪儿!当年我才27岁。满腔激情驱使我创作了这首歌。
一晃近30年了。如果讲军人的价值,只有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和最需要的地方,才能最充分地体现出来。
边关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干部战士以苦为乐,他们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霍尔果斯边防哨卡,哨楼与营房之间是通往境外的1070米通道。酷暑,茫茫戈壁的干河滩升腾着烤人的热浪;严冬,气温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冻得人浑身发抖。可哨位上的战士依然全神贯注地坚守着边防。每当新战士分配到连队,第一件事就是练“站”,头、肩、臀部、小腿、脚跟“五靠墙”,两腿间还要夹一枚硬币。这样练为的是当一名合格的“国门卫士”。
被誉为“国门翻译官”的丰收,妻子远在武汉,他无怨无悔。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承担起为战士、驻地商店、宾馆服务人员的俄语教学任务。
环境在磨练着人,同时也在创造着人……
哪里艰苦哪安家
理想这美好的字眼儿,曾引起多少人的憧憬和追求。投笔从戎的大学生们甘愿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冰雪覆盖的世界,有的则常年驻守在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高山区,靠的是精神、信念和毅力。都拉塔边防连指导员谢天渊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代表。
都拉塔边防连驻守在“抬头山,低头沟,出门踩石头,下雨洪水流”的乌孙山下。这个某些人“躲”都躲不及的边防连,8年前却被从西安矿冶学院毕业的谢天渊选中了。
一年的军校生活结束了,谢天渊以各科全优成绩毕业于乌鲁木齐陆军学校。学校本想留这位高材生在兵种教研室任教,可他坚决要求到偏远的边防连队。
谢天渊的到来,使往日枯燥、乏味的哨卡生活开始变得有生机。在领导的支持下,哨卡办起了文化夜校,开设了历史、地理、法律课。近3年来,连队干部战士在他的辅导下,已有9名考上了各类刊、函授大学,10名战士获得中专学历证书,5名战士考入军校。
1987年9月,谢天渊被晋升为连队指导员,他更加注意战士心灵沃野的耕耘。连队有名战士因打架受过处分,产生了破罐子破摔思想,平时不大服班长、排长管。谢天渊用真诚的爱心,融化、打动了他,使他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1988年,这位战士服役期满,主动申请继续留队。连队党支部同意了他的请求,提拔他担任班长,并吸收他入了党。尔后,又推荐他报考军校。谢天渊利用休息时间为他辅导功课,终于使他迈进了军校之门。
谢天渊当指导员才3年,连队已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新疆军区评为“达标先进连队”。他个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政治教员,兰州军区学雷锋标兵。
“永冻层”上雪莲花
红水河通信总站,海拔5000多米,是新疆通往西藏公路的咽喉要道。
根根银线连着北京城。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维护通信线路畅通,谱写出“风雪高原爱民曲”。去年腊月,连降几场大雪,厚厚的积雪危及到牧民的生命安全。十几位藏族同胞背着行李,赶着牛羊向通信10连奔来,战士们一边腾房让床,一边送来热水、热饭,为藏胞递上了一片温情。
大年三十,全连官兵正准备着欢度除夕之夜,一位牧民风风火火跑来,说在界山大坂有辆汽车抛锚了,车上的几位藏族同胞遇险,急需抢救。“走,救人要紧。”连长丁德秀一挥手,几名战士飞速上车,朝着界山大坂疾驶。谁料,连长带兵的汽车前脚刚走,急促的电话声又响起,值班员报告:距连部驻地15公里处的“死人沟”方向的线路中断。
“银线是连结首都北京与南疆数百万军民的通信命脉,”值班分队长边说边带领2名战士朝“死人沟”方向飞跑而去。在这“生命禁区”,还有一支与“死神”顽强抗争的队伍,他们是三十里营房医疗站。29年来,他们已治疗各种疾病患者20多万人次,把2000多名官兵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天山南北,处处有芳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