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为乡镇企业注入科技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29
第5版(理论)
专栏:县委书记县长工作研究征文

  为乡镇企业注入科技活力
中共江苏省太仓县委书记 周振球
目前,苏南乡镇企业已进入一个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新阶段。完成这个战略转移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科学技术素质是当务之急。
太仓县的乡镇企业走过了十多年时间的发展历程。到一九九○年,全县已形成有一千零九十七家乡镇企业、十一点五万名职工、九点三亿固定资产和八大行业、近二千个品种的规模。这个规模的形成,包含着科技进步的成分,而更多的还是借助于乡镇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应该说,我们的科学技术根基不深,加上一些乡镇企业领导热衷于“短期效益”,对当今世界激烈的科技竞争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因而乡镇企业技术低下的固有弱点经常会暴露出来。我们认识到,乡镇企业发展的出路是科技进步,必须在其灵活的机制上注入科技的活力。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使科技进步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推进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中,我们紧紧围绕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把发展优势产业和培育优势产品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凡属于出口创汇的、名优特新的、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我们都进行重点突破,分期分批地对这些企业进行设备、工艺的全面更新,着力引进一些关键性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使之成为科技进步的先行军。对一些基础较好的乡(镇)企业,则有计划地上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吸收新技术成果较快的重点项目,逐步构筑起技术水平层次较高的工业框架。
着力增强科技投入,不断给企业的科技进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科技进步需要物质保证,不管是新的增加还是旧的改造,都离不开资金投入。搞好科技投入,我们主要从“深化认识、优化投向、强化调控”上下功夫。深化认识,主要是针对某些乡镇企业领导对技改投入存在的怕担风险的畏难心理、小富即安的自满心理,选取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进行解剖对比,使大家认识到科技投入实际是求生存、求发展、求提高的必由之路,从而强化了投入意识,增强了投入的主动性。今年一至八月份全县用于科改的投入已达二点六亿元,而去年全年的投入只有一点五七亿元。实践证明,科改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后劲。对于优化投向,我们做到两手抓,一手抓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的“短、平、快、俏”的技术产品和科技项目,另一手抓培育和发展地方经济优势的项目,以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产品结构。强化调控,主要是在资金的筹措和项目的审批方面加强领导。
进一步扩大联合,在联合中消化吸收科技进步的养分。我们县紧靠上海、濒临长江出海口,发展外、横、内“三向”联合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到目前为止,全县兴办“三资”企业五十多家,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往来,同城市的大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二百五十多个横向联合体。这些联合体已成为推进科技进步的窗口。在发展“三向”联合中,我们不但注重“硬件”的引入,如项目的开发、设备的引进、销售渠道的利用等;还十分注意“软件”的吸收,如获取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市场信息以开拓视野,认准目标去改造产品,使自己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努力造就科技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乡镇企业和城市企业相比,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明显匮乏,而这恰恰是科学技术能否注入乡镇企业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下决心通过内培外引,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技素质,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队伍,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技术水平。现在,全县已建立起县、乡(镇)、企业三级培训基地和网络,从多途径培养各种技术人才。迄今为止,全县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各类科技人员已达一万二千七百七十人,百名职工拥有科技人员二点七名。这些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充分发挥各种先进设备的作用,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