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刻在岩石上的愿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2
第8版(副刊)
专栏:

  刻在岩石上的愿望
雷抒雁
小小的阿尔比诺城向全世界的诗人发出邀请,请他们到意大利来,领略阿尔比诺美丽的风光,抒写关于和平的诗篇,并将把这些诗镌刻在城外的岩石上,让这里宁静的橄榄林、葡萄园和古老的建筑,再添一片光彩。
阿尔比诺是一个小小的山城。城廓周围蜿蜒着阿尔卑斯山的余脉。巨大的岩石闪烁着青灰色的光泽。大约在中国人烧制硕大的砖块构筑自己的伟大长城时,古阿尔比诺人也开始用巨大的石头在修筑自己坚固的城堡。至今,那些威严的断垣还在阳光下述说着历史的辉煌。
这种刻在石上的诗篇,被阿尔比诺人骄傲地称作“石头书”。在欢迎我们的大会上,意大利著名作家博纳维利先生说这是一种“创举”,热情称赞“石头书”的倡导者、伏拉希诺芮省主席斯特鲁菲是一个杰出的、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斯特鲁菲个头不高,胖胖的,头发虽有点灰白,却满面红光,热情和精力都饱满得像个年轻人。他告诉我说,乔乔利亚是伏拉希诺芮省区古老的名称。因这个地区人民喜欢穿一种颇具特色的、用牛皮编织的鞋子得名。
这一天,斯特鲁菲主席亲自驾驶飞机请我们去俯瞰他的乔乔利亚,以了解它的全貌。斯特鲁菲一边手握操纵杆,一边向我们介绍他的“领地”。初冬的田野,悠闲地在和暖的阳光下坦露着身躯。特殊的地中海气候,并没有脱尽树木的绿叶,到处一片青翠,枫橡树和杨树金黄透亮的叶子,使这青翠更加丰富和鲜亮。阿尔卑斯山气势磅礴地延伸着山脉。山头上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宏伟的大教堂,废弃的古城堡,都构成一幅幅奇特的油画。当飞机飞过著名的卡西诺城时,斯特鲁菲特意多盘旋了两圈。这里曾是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最后的一道防线,一场恶战,留下一片废墟和数万具尸体。斯特鲁菲侧转机身让我们看那一片片墓地:意大利人、波兰人、法国人、德国人、北非人。大约有五万个十字架。他神情凝重,半晌无语。我知道,战争的记忆,使许多人的心至今还在颤栗。也许这正是小小的阿尔比诺城向全世界呼喊和平,并把和平诗篇刻上岩石、昭示后代的一个原因吧!
从飞机上看阿尔比诺城,像一台古老的竖琴,这个优美而宁静的小城,楼房依山层层屹立。据说,棕黄色的,是中世纪的建筑,红色的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堂的钟声,每15分钟敲响一次,像是时间走过的脚步声,提醒着小城的人们,珍惜岁月。山坡上,一片片灰绿色的橄榄树,山下一方方的葡萄园。时而还有牧羊人领着羊群从山坡走过,只有远处的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以及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才使你警醒不是生活在古罗马的田园画图里。
同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一样,阿尔比诺最富有生气的地方也是学校。在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铜像的对面,有全市最大的一家中学。这里以教授拉丁文而闻名全欧。当我去向学生们讲述关于中国,关于中国诗歌,并朗诵我写给阿尔比诺城的诗篇时,会场里已挤满了人群。他们是第一次听到一个中国人用汉语朗诵关于和平的诗章。一阵阵掌声沸腾着小城的冬夜。
博纳维利是个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老作家。他总说,中国人说话像好听的鸟鸣。他甚至由此推断,汉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向鸟儿学习的。
晚宴盛大而有特色。两行火光闪闪的油灯引我们进入餐厅。市长说,这是象征古罗马人庆典用的火把。果然,整个餐厅都是古罗马的格调。门前站着古罗马装扮的威武武士,一手拿盾,一手执矛。席间,不时有穿着洁白的古罗马风格衣衫的少女弹奏竖琴,跳优美的古风舞。博纳维利把一顶用真正的月桂枝编成的桂冠给我戴在头上,鲜嫩的绿叶散发着阵阵清香。市长身有微恙,不动刀叉,但却自始至终陪坐,给我讲如何把蜂蜜和油香的蒜汁之类涂在面包上,享受这种古罗马人独特的香甜美味。而这宁静、愉快和富庶的生活,大概应该算作和平的结果吧!
如果说,和平是一曲全人类的乐章,那末,今天,在古老的石铺的广场上,小小的阿尔比诺城正引颈高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