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抓住机遇再上台阶—─广西三位厂长对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思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5
第3版(经济·体育)
专栏:

  抓住机遇再上台阶
 —─广西三位厂长对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思索
本报记者 郑盛丰
 羊年初春,广西3位不同行业的厂长在与记者谈论当前企业所遇到的困难与如何搞活企业时,显露出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
30年前从上海迁来的南宁罐头厂,过去在全国3000家罐头企业中,产量和出口创汇额一直保持着首屈一指的地位。今年遇到的困难也前所少见:由于国家今年起取消出口补贴,这家90%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一年将失去1000多万元的政策性补贴。厂长张仁立,这位当了两任厂长、领导企业夺得3块国际食品金牌的硬汉子,十分清楚肩上的重负。怎么办,消极等待吗?
“不!”张仁立颇为自信。他说,他要和企业一起向困难挑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他认为,国家取消出口补亏,不保护落后,有利于激励创汇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丢开“拐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早在去年底,张仁立就积极寻求新途。他们厂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大胆调整创汇产品结构。他透露说,他们厂已发展了一些海外新客户,即将推出一些创汇新产品。
问张仁立在改善外部条件上有何希望,他笑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企业法》明确给企业的权利真正到位,不作截留,不打折扣”。他说,目前,早已明确给企业的权利,不少还远没落实下来,他相信能在困境中,引导企业跃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
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柳州工程机械厂厂长张沛,对克服困难搞活企业也满怀信心。他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说,历史已经表明,每一次大调整,都是企业发展的一次新机遇。他举例说,柳州工程机械厂就是在1980年那次国家产品结构大调整和后来的几次困境中,不断适应市场和开拓市场,实现产品由单一到系列化的转变,进而使骨干产品装载机实现从产量到规模到质量都是“全国之最”的。张沛说,有了这些应变经验、应变能力和应变胆识,我们有把握把这次新的困难当作新的发展机遇,内功外功一起练,档次效益一起上。
前不久被授予国家企业管理“金马奖”的贵港甘蔗化工厂副厂长余文忠,谈话中压根儿没有强调“困难”二字,这家产量和质量都占全国同行鳌头的制糖企业,对困难已司空见惯了。正是接连不断的困难,推动这家企业走出一步步活棋和好棋来的。
由于受价格影响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从1987年起,贵港甘蔗化工厂进厂原料甘蔗连年数量下滑,糖厂因此一度吃不饱。然而,糖厂经济效益不但没有随之下滑,还逐年有所上升。其成功奥秘就在于挖掘内部潜力,依靠科学技术大搞综合利用:蔗渣造纸,生产出多样化、系列化、高质量、既出口又内销的纸;从废料中提炼酒精;烧碱回收率达70%;回收烧碱的废渣加工成优质水泥;将制糖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碳酸钙……综合利用的产值和利税,占全部产值和利税的48%。制糖及综合利用,在这里已形成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增加企业活力,又有利于改善环境。在这家企业,综合利用这篇文章还远不是划句号的时候。
所以,这家企业面对资金不足和市场疲软等“共性”困难,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它相信依靠内部活力和良性循环的机制,可以迎难而上。
3位厂长结合各自实践相互交换意见后得出共识:当前要战胜诸多困难进一步搞活企业,最重要的是谨防“精神疲软”,要有积极心态和挑战勇气。其次,要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真功夫。他们认为,对于有抱负有胆略的企业家来说,这恰是领导企业建新功业、上新台阶的新契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