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半个世纪后的聚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7
第1版(要闻)
专栏:

  半个世纪后的聚会
本报记者 孟晓云
4月6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干部俱乐部传来欢声笑语,当年延安女子大学在京的200多位校友在此聚会。52年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女为了共同的追求集合在宝塔山下。如今,这些年逾古稀的“老奶奶”,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70周年即将到来又欢聚一堂。
握手、合影、叙旧,在延安窑洞中结下的革命情谊是那样纯洁和真挚,彼此在皱纹和白发中辨认着半个世纪前的你我她。贺龙的夫人薛明向记者描述着自己兴奋的心情:“多年不见了,真有说不出的亲切和欢乐。”有人上台唱起了女大校歌和《延水谣》,歌声勾起了女大校友们对战争岁月的无限思念,著名电影演员于蓝说:“当年我像是一滴水,投进延河的怀抱,一门心思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
创建于1939年的延安女子大学,曾用两年多为党培养了近千名妇女干部,她们大部分来自国统区,有的来自敌后,有的是长征女战士,也有的是陕北高原的女学生。她们住窑洞、吃小米,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接受革命洗礼,学员们满怀深情地把延安女大比作“母亲”和“太阳”。
“当年我们是隔河相望,我是党校的,进你们女大的门也不那么容易,如今我们都七老八十了,想见面,就聚到一起了。”
廖汉生同志的一席话引得满室欢笑,他今天是作为女大学员的女婿被请到贵宾席的,入贵宾席的女婿还有王恩茂、马文瑞。当年女大的教员李清、刘明夫、何锡麟、朱仲丽、徐一新等也入贵宾席。
当年女大的“大指导员”韩光、赵毅敏同志在会上即席讲话。
韩光说:“李商隐有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想把‘只是近黄昏’改为‘晚霞放光辉’,送给女大的同学们!”不知哪位校友呼应了一声:“谢谢!”接下来便是热烈的掌声。
回首往事,这些用延安精神培育出来的巾帼英雄议论最多的话题是延安精神。新中国第一任女大使丁雪松说:“我领会延安精神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它,我们便可以在大的风浪中临危不乱。”校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奉献”;“延安精神的可贵之处是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条件下人们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在艰苦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情同手足”;“在革命中学习革命,在建设中学习建设,我们需要用新的内容来发展和充实延安精神”。与会的校友们以她们共同拥有这笔精神财富而自豪。
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马文瑞向大会致贺词,愿和各位大姐携手共勉,发挥余热,共同弘扬延安精神,着重在理论建设、党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图片)
延安女大校友相见有说不出的欢乐,她们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本报记者 蒋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