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古建筑中的石狮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建筑中的石狮子
作为古建筑文化中的石狮子,最为多见的还是在房屋建筑的大门两旁,称为看守大门的“司阁”。比如现置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的一对石狮子,经考证是晚唐时期的产物,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出土于河北省大名县城的一座古庙。
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即使是豪富、官宦人家,也不能随意在大门前放置石狮子。比如凡七品以下官员的府宅就不得陈列。因此石狮子的陈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府第的地位。特别是石狮子头上的鬈毛疙瘩,其数量越多,表明主人的官位品级越高,最多的石狮子头部的鬈毛疙瘩为13个,谓之“十三太保”,只有一品官,或者驸马、公、侯等府第门前才能设置。
石狮子的造型千姿百态。在汉代,石狮子的雕刻艺术已经出现,那时都雕刻成双翅的神狮。但以后则大多雕刻成昂扬威猛状,明清时则又转向于温顺柔媚之态。民间有狮子玩彩球之说,故有些石狮子也雕刻出前爪抚弄彩球的体势。传说狮子也爱玩“夜明珠”,因此在有的石狮子口中还有一颗能够转动而又不能轻易拿出来的圆球。
石狮子的雕刻艺术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也为古建筑增添了一分光彩。    
 (3月9日《中国旅游报》田犁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