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在京畅谈感受 国家政策稳定 港澳前景喜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9
第4版(要闻)
专栏:

  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在京畅谈感受
 国家政策稳定 港澳前景喜人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顾万明)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近日在畅谈出席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感受时认为,今后十年国家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这将进一步促进港澳经济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稳定,港澳的发展前景是鼓舞人心的。
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郑耀棠代表说,90年代对祖国与港澳的前途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地将由温饱向小康发展,港澳主权将回归祖国,这是两件历史性的大事。港澳经济发展依赖内地经济的发展。80年代内地改革开放,促进了港澳的繁荣。香港向内地转移了大批产业,发展起了自己的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90年代国家继续改革开放,就使港澳人增强了对前途的信心。
新增选的曾宪梓代表第一次参加人大会议,精神饱满,连读了多遍政府工作报告。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一次很好的大会,气氛活跃,大家心情愉快,港澳代表对港澳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港澳与内地的关系,是互相依赖,取长补短的关系。香港仅有80万劳动力,而珠江三角洲有200万劳动力为香港生产产品。去年香港与大陆的贸易额达3900多亿港元,占香港对世界贸易额的30%以上,大陆外贸额的25%是通过香港转口的。大陆有科技、人才、劳动力的优势,香港有资金、信息、市场的优势,两者结合起来,90年代更有利于大陆与香港的共同发展。曾宪梓说,对香港1997年后的前景,我是有信心的。政府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是最好、最现实的选择,体现了尊重历史、有利于发展的精神,绝大部分香港人对此是满意的,是有信心的。
香港大公报社总编辑曾德成代表说,李鹏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港人听了很放心。港人最怕内地政策变化,政府工作报告讲清楚了,而且又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就增强了港人对祖国及香港前途的信心。
全国人大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认为,80年代澳门工商界人士在内地兴办了一批合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经济的共同发展。今后十年,内地可继续利用澳门自由港的地位发展外贸和吸收外资,澳门也会继续在内地兴办技术层次更高的企业,这将促进内地与澳门的共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