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清风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9
第4版(要闻)
专栏:

  “清风站”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新华社通讯员 年维佳 张玉萍
它的“单位名称”本来叫济南军区烟台物资供应站,可凡跟它打交道的军民,都管它叫“清风站”。这个“清风站”,担负着胶东地区七八十个驻军单位的物资调拨、供应任务,每年经手的钢材、木材、水泥、玻璃等建材物资达1万多吨,其中紧俏的钢材达4000多吨,木材达4000多立方米。
“物资堆成山,一丝也不沾。”自1966年建站25年来,先后有数百名干部、战士、职工在这里工作。经上级多次财经纪律检查,从未发现一人利用手中物资大权收礼受贿或占公家便宜,更无一人在经济方面犯过错误。为表彰其清廉风气,济南军区党委曾为其荣记集体一等功。
每谈起“清风站”,人们总要首先想到4任站长那许多感人的故事。第一任站长陈滋已经离休几年了,可谈起他的“廉洁轶事”,人们还如数家珍。
陈滋的哥哥受单位领导委托,从河北老家赶来找弟弟,要买点木材。作为站长的弟弟,别说有库存5000多立方米木材的调拨大权,仅他可机动处理的木材每年也有六七十立方米。可哥哥磨了好几天,他咬定“一方木头也不能给。”当哥的大骂弟弟“没半点兄弟情份”。陈滋解释道:“这木材是国家计划物资,都是为部队建设服务的,我不能利用方便条件谋私。”他的哥哥只好空手离去。
陈滋的女儿高中毕业后等待分配,地方有个局的领导暗示:“你女儿聪明伶俐,好工作还不由她挑么?”接着话锋一转,说他们单位正为盖房子买不到木料犯愁。话中的“潜台词”,陈滋是清楚的,他假装糊涂“嗯嗯、啊啊”地根本没当回事。后来,女儿被分配到医院当勤杂工,埋怨爸爸是“死脑筋”。陈滋安慰女儿:“孩子,别怪爸爸。你将来要是成了共产党员,就理解爸爸今天为什么这样做了。”孩子结婚做家具,可陈滋硬是不买站里平价的木料,却到市场买高价木料给了孩子。
十多年如一日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加上工作成绩突出,陈滋荣立一等功。济南军区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军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像陈滋一样,近几年先后走马上任的3任站长,也被称为“清风站长”。
站长荣学芝在廉洁上的倔脾气,在当地军内外都出名。站里有个干部利用管木材的方便条件,在准备给家里盖房子时,按内销价买了点木料。荣学芝知道后,批评道:“制度挂在墙上不能当画看,如果管什么的就图什么方便,岂不成了‘自由王国’?”他硬是派车把木料从这个干部家里拉了回来,并让这个干部在全站大会上作了检讨。从此后,站里再无任何人敢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了。荣学芝的家离驻地不远,他从小跟姐姐长大。他姐姐家盖房子,其它木料都备齐了,唯独缺一根大梁。姐姐只好找到弟弟,想从物资站买根合适的木头。“我这儿的木料千根万根,谁也不能乱动一根。”他拿出自己的钱,让姐姐到市场上去买。
现任站长是王志强。站里实行“一支笔”签条,他手握钢材、木材批拨大权。想从他手里要点钢材、木材指标或平价买点上等材料的人,每年总有几十起。可不管你熟到啥程度,交情有多深,他都用7个字作答:“咱们按原则办事。”谁要送点礼,不管低档高档,他概不接收。有个单位想将自己计划指标内的木材,由好孬搭配改成全要上等的,晚上派熟人悄悄地把高级烟、酒送到他家中。他“好话”说了一箩筐,来人死活不肯把礼物捎回去。没想到,第二天,王志强就把烟酒原封不动地送了回去。有个地方包工队承包了一项部队工程,来领料时,为了多领点好的钢材、木材,给王志强送来了几条好烟。王志强厉声说:“你根本没把我当共产党人看待,倒把我看成一个贪官污吏了。东西你提回去吧,好料我不会少你一分一厘,也不会多给你一星半点!”弄得对方哑口无言,只好把礼品重新塞进包里提走了。
领导率先垂范,群众自觉效仿。25年来,站里干部、战士、职工换了好几茬,没发现一个“手脚不干净”的,也没发现一件利用批条、发货之“权”捞“利”的事。
分管钢材的助理员刘传奎,每年经手钢材4000多吨。在有的人看来,这位“钢材官”也许可以利用市场钢材紧缺的“大背景”,为自己的腰包“大作文章”。可他自立“戒律”:在不正之风面前要当“无缝钢管”,决不让以权谋私的邪气玷污共产党员圣洁的灵魂。某部要进行营区暖气改造,需要一批适宜的钢管。物资站没有,他接连外出三四趟串换了来,保证了这个部队的暖气改造工程在冬季到来之前竣工。这个部队送来5筐自产的苹果表示感谢,他硬是让部队把5筐苹果全拉了回去。驻地某部运输科长一直同他有业务联系,春节前备下酒约他去“坐坐”,他婉言谢绝了。分管钢材5年多,先后有4万多吨钢材从他手里进出,从没有沾过丝毫“钢铁之光”。
清正廉洁与艰苦奋斗往往伴随而行。站里每年仅有权处理的机动木材就达近百立方米,可全站干部、战士、职工的家具,绝大多数都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站里各科室扫地用的铁簸箕,许多破了洞,断了把儿,几任管理员想拿出部分镀锌包装铁皮重新做,都被领导否决,只让修修补补继续用。现在各办公室用的铁簸箕,都还是1982年做的。每年进出七八千立方米木材,掉下一些碎木头、树皮,他们总是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卖给大家生火用。
在不少人对不正之风感到难治的情况下,这里为什么能20多年如一日的始终是一块“圣洁的领地”?采访中,物资站教导员、党委书记蔡英勇用“一靠觉悟、二靠制度”8个字,概括了其中精要。新兵、新职工来站的第一课,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传统教育。每年的半年、年终总结,无论个人或科室,都得检查、反思奉公守法情况。对党员、干部廉洁情况,定期进行群众评议。
就这样,这里的一茬茬官兵、职工,用25载辛苦建成了一个誉满军营内外的“清风站”,用赤诚心血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清风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