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安徽五年投资二十多亿元买“铁牛” 农业机械化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0
第3版(经济·体育)
专栏:

  安徽五年投资二十多亿元买“铁牛”
 农业机械化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张传宣报道:50多万辆“铁牛”开进江淮田野,使安徽省今年的春耕场面格外壮观。
记者在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淠史杭灌区采访时,路过六安手扶拖拉机厂,亲眼看到农民争购“铁牛”的情景,农民称这个厂的4.4千瓦“铁牛”是一头牛的价钱,3头牛的力气,还节省草料和时间。厂长惠友刚说,虽然“铁牛”年产量已由5年前的3000台猛增到3万多台,仍供不应求。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也向记者透露:全省1990年底拥有的“铁牛”总数量达58.1万台,是1985年的2.3倍,“七五”期间全省“铁牛”的数量、动力的年递增速度分别是“六五”期间年递增速度的2.87倍和2.8倍,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安徽是农业省,但农业机械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过去许多社队连国家白送的“铁牛”也养不起。自80年代开始,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安徽省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干瘪的钱包也逐渐“鼓”起来,不再甘于“30亩地一头牛”的传统低效率劳作了,购买“铁牛”的热潮一浪高一浪。近5年全省农机纯销售额达25.7亿元,是“六五”期间7.1亿元的3.6倍。最令农机部门感叹的是,过去90%以上的“铁牛”都是国家花钱买,如今96%都是农民自己掏钱包,国营农机仅占4%。特别是去年,在全国农机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这个省农机销售额创造6.95亿元的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26%,在全国名列前茅。安徽农民对“铁牛”的追求已不满足于数量多,还要“本领全”,由能耕、运增加到能“旋、播、割、脱、加”等。全省现已配套农机具66.6万台(件),其中去年一年就增加11.6万台(件)。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