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农村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4
第5版(理论)
专栏: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农村改革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卢荣景
本文提要 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要求我们抓住农村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即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双层经营机制。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在经济和政治上将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我们也就有可能真正认识和处理好稳定与发展、条条与块块、经营与服务这三大关系。为了准确而有效地抓住“牛鼻子”,必须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水平。因此善于学习理论、努力提高领导艺术、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农村普遍兴起的以大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它反映了通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人们认识上的飞跃,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力。近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地探索着农村深化改革的新路。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要继续深化,必须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以认识的飞跃促进生产力的飞跃。
什么是农村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以大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我国农业生产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拿安徽来说,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12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63.5%,年递增5.6%,比改革前26年平均速度高1.8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的增长速度。12年之间,全省每年平均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8亿公斤以上。1984年以来,平均每年向省外调销粮食达26亿公斤。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矛盾,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农民带来新的困扰,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新的矛盾主要是:
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责、权、利”相结合的问题,以劳动实绩作为分配的尺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在纠正平均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超常性、补偿性的增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而全”的经济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一家一户不仅要负责生产的全过程,而且要独立地做好产前、产后的各种服务,阻碍了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大包干促进农业产品的大幅度增产,迫切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商品市场。如果没有一个纽带或桥梁把千家万户的个别经营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大量农产品不能转化为商品,买难卖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得不到保障,就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新技术,农民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服务,但是在不少地方技术服务跟不上,更未能形成网络,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有些地方在克服原有体制某些弊端的过程中,将集体财产分光用净,这不仅影响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的进行,妨碍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第五,农村干部缺乏为生产服务的手段,不仅弱化了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也影响党群关系的改善。
种种矛盾暴露出来之后,通过反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建立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必须引导农民继续前进,否则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而怎样迈开这一步?“牛鼻子”就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双层经营机制。我省滁县地区在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抓住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关键,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六站”(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水利站、农电站)“一公司”(乡镇企业供销公司),使服务体系形成网络,农民得到方便和实惠,生产积极性旺盛不衰。
列宁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像一串无穷无尽的环节组成的一条无穷无尽的链条,政治家的全部艺术,就在于找到并且紧紧掌握整个链条中的那个最重要的环节。当前农村的改革实践表明,抓住了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中心环节,就能带动整个链条,使农村各项工作出现新的局面。从经济上看,它可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繁育良种、机耕机播、排涝灌溉、防虫治病、科学施肥、化学除草、收运打场和产品销售等诸多困难,改变过去那种家家户户为生产操心而且花钱多、效益差的状况,在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促进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步伐,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从政治上看,搞好服务工作,可以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巩固农村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达到强化社会主义肌体的目的;可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基层政权的巩固,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开拓创造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强调,“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把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我们觉得,需要着重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就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变”与“不变”的关系。农村稳定,最重要的是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就当前来说,主要是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以后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体制。它既坚持了土地公有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又在经营方式上作了根本性的变革,基本上实行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并由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这种体制,已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心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总结十多年来的农村改革,农民最满意的,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最担心的,就是改变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最反对的,就是走回头路。农民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一般说来,广大农民的愿望,反映的正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凡是受到广大群众拥护的,被实践证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政策、好制度,必须坚持长期稳定。但是,根据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任何“稳定”都不是绝对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这种新体制在迅猛发展、普遍推开的时候,许多工作都相对滞后,致使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一开始就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本来就是这种新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许多地方却存在着统得少、分得多的“一腿短、一腿长”的现象。因此,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及时完善双层经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既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稳定,也是对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
第二,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即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集体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各种服务实体之间的关系。就总的原则来说,在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工作中,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在工作上做到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总体功能。从实践来看,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两条:一是统一认识。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懂得,稳定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经济,首先必须稳定农村、稳定农业、稳定农民。而稳定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必须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各级各部门的干部群众都必须在这个总的方向和目标上取得共识。二是要妥善处理好利益关系,即发展农业与发展其他事业以及农民利益与部门利益、社会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逐步形成一个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为依靠、以乡村集体服务组织为主体,以民间自办的各类服务组织为辅助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乡村集体服务组织是联结国家经济技术部门的服务体系与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兼有便于管理和运行灵活的特点,在整个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就我省来看,目前乡村一级的社会化服务总的来说还比较脆弱,好的地区也只占服务总体能力的40%左右。因此,我们强调各有关部门要支持乡村集体服务组织,使其壮大服务实力,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推动它逐步由点到面、由单项服务到综合服务,由低水平到高水平服务发展。同时强调所有直接面向农民群众、为农业服务的国家经济技术部门,都应主动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服务;要求这些部门的主管单位,本着宜统则统、宜放则放的原则,实行简政放权。农民自办的各种协会、基金会、服务站、购销站等服务组织,与群众联系紧密,形式灵活多样,在近几年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它作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第三,经营与服务的关系。即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我们要求,各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实体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这个大目标。向农民提供服务,必须坚持自愿、低利和方便的原则,决不能沾染衙门作风、官商作风、投机钻营作风,更不能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甚至借服务之名,行卡农、坑农之实。当然,向农民提供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经济效益。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服务工作必须逐步实行商品化的原则。特别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之后,应该遵循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平、合理地进行有偿服务。只有按照价值规律办事,才能增强服务组织的活力和实力,形成“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提供高水平、多功能的服务。为了引导服务组织和实体处理好经营与服务的关系,我们还着重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严格掌握政策,明确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范围。我省许多地区规定,凡属于企业、事业单位性质的国营、集体和个体的各类服务组织,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收取有关费用,实行有偿服务,而各级党政机关向农民提供的各项服务,除国家有明确规定者外,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农民收取费用,只能实行无偿服务。党政机关不直接经营经济实体,以利于加强指导、协调和必要时进行行政干预。二是要以服务为宗旨,以经营为依托,实行服务与经营相结合。服务组织通过开展配套性、服务性的经营活动,不仅能解决服务工作的经济支撑问题,而且还能逐步增加集体积累;对农民来说,既可得到急需的配套服务,又可多办事,少烦神。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果能着重解决好指导思想、经营方向、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矛盾,就能有力地带动各个方面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在于提高领导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步骤,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而抓得好不好,关键还是在于领导水平。
提高各级领导的水平,首要的是要善于学习。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水平,特别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素养。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个领导干部,尤其是县以上领导干部,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提高总揽全局的本领,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和认识形势,指导工作。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多做调查研究。社会化服务作为农村深化改革的关键,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如果各级干部胸中无数,情况不明,必然贻误工作。近年来,我们省委一班人除了重视分类调查研究和跟踪性的调查研究外,还要求各地区、各县的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思路,制定出长远规划,做到胸中有数,循序渐进。
提高领导水平,必须努力提高领导艺术。深化农村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善于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方法中去,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一阵风、一刀切。一般化的领导,无异于放弃领导,而主观主义瞎指挥,比没有领导还坏。就我们安徽来说,全省各地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因而改革也决不能齐步走。我们经常注意克服工作上的简单化、一般化,实行分类指导,大胆进行探索。比如,农村服务网点的设置,服务组织的类型,适宜采取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决不千篇一律。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必须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提高领导水平,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振奋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项崭新的工作,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旧的利益关系的禁锢,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开始阶段可能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和挫折,因而领导的精神状态、领导的水平和领导艺术就成为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和取得成败的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