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烟柳依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4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烟柳依依
章永顺
初春的风,染得柳树绿如烟云……
会客室里,吕凯和他的老伴于静玉正同朝夕相伴的沂蒙山区来的小保姆刘霞话别。
三年前,吕凯从厅长的位置上离休。于静玉也从纺织厂党委书记的岗位离退下来。他们身体状况均很虚弱,但还积极参与党史撰写和纺织史志工作。他们的儿子远在哈尔滨,女儿在北京工作。组织多次动员他们把儿子调到跟前来照顾。吕凯认为儿子从事军工科研,岗位离不开。于是,经人介绍从沂蒙山区的沂水县请来位小保姆,帮助料理家务。刘霞来时才15岁,小学毕业即停学在家。吕凯听说她是从沂水而来就格外热情,分外认真。他只是让孩子每天整整卫生,到食堂打饭。而尤其尽心着意地帮助刘霞到就近的中学去上初中。刘霞怎能想到呢?眼前的这位爷爷、奶奶竟是这般可亲可敬。记得离家时,爹和乡亲们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城里人家,说话可得注意,干活可得勤快,手脚可得干净,要像咱沂蒙山人这样能吃得大苦,耐得大劳。”刘霞是聪慧的、勤劳的,也是听话的。3年来,她上学前后总是忙里忙外,家里少什么了,她总是提前出去买回来。甚至吕凯养的花花草草,浇水施肥也全由她包下来。温习功课与做作业常常在夜阑人静。在校学习她一直被评为三好学生。寒暑假也难得回家,只是一次吕凯夫妇赶着她回家过春节,归来带回爹妈让捎的沂蒙煎饼、大枣和农家年糕,吕凯夫妇掂量着这浓重的乡情喜上眉梢。刘霞平时还留神学烹调、织毛衣,两位老人如今身上穿着的毛衣就出自小刘霞之手。目下,妈妈来信告诉她爹爹病重卧床,刘霞理解妈妈的苦心,她含泪向吕凯二位老人述说情况,凄凄道别。
一团团柳絮纤纤柔柔,有情有意地从窗扉飘然飞向室内。吕凯眼眶湿润地接着飞来的柳絮,不无感慨地说:“霞霞,回去吧,我们感谢你。也请你代我向你爹妈问好。这里也是你的家,今后经常来看看。”他无限深情地追忆着:“我忘不了沂蒙山,忘不了沂蒙山的乡亲。1944年秋天,我们小分队在沂水遭到日寇围剿,战斗很激烈,20多人壮烈牺牲,我当时子弹射穿右肺边缘昏死过去。没想到月黑风高之夜,我竟奇迹般活了过来。我满含泪水,忍着剧痛双手捧土掩埋战友的尸体。而后艰难地向村内爬去,一家姓刘的老乡见是子弟兵,二话没说,很快为我包扎好伤口,把我藏在院内地瓜窖内。每天送饭送汤,还寻了草药为我治伤。半月后,我离开刘家找到部队,一直到解放,到进城。我梦魂萦绕都在怀念刘民一家。记得当时,他只有一个两岁的男孩,乳名小山。后来的岁月里,我曾几次借出发机会去寻找,只是后来听说,刘民一家早年逃荒去了东北。多少个春去秋来,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无尽的遗憾……”
静静的聆听着这段熟悉、动人的故事,刘霞情不自禁地扑到吕凯身旁喜泪交加地呼喊:“吕爷爷!”而后,她走进居室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纸盒,从里面拿出一件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原来是一块白色的毛巾。毛巾上用红色的血液写着一个“盼”字。吕凯蓦地由惊愕而喜悦,由喜悦而泪流满面。原来这就是他留给刘民家的馈赠。“盼——消灭日寇;盼——全国解放;盼——幸福明天……”如今“盼”已实现。可刘民一家不见了踪影,苦苦寻觅40年。如今刘民的孙女竟亭亭玉立地出现在自己眼前,而且又来服侍他与老伴。吕凯深情地紧紧攥住刘霞的手,激动得泪眼朦胧。老伴用手抹着热泪亲昵地把刘霞紧紧搂在自己怀里。
春风吹拂着室内的柳絮。刘霞说:“我爷爷、奶奶在东北临终前,把珍藏的这块毛巾交给我爹嘱咐他:一定要回山东老家去。将来要找到这位为拯救沂蒙人民而几乎献出生命、献出鲜血的亲人。”吕凯激动地接过昔日用手指蘸着胸前鲜血写上“盼”字的白色毛巾,喃喃地说:“盼到了,盼到了!”他推开双窗深深呼吸清新的空气,出神地望着那纷纷扬扬的柳絮。当即决定:明天亲送刘霞归家,重返沂蒙山。
绿风吹拂每个人的面颊,给人们带来几多梦幻、几多生机。
呵,烟柳依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