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驰骋蓝天 强我中华——为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四十周年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6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驰骋蓝天 强我中华
——为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四十周年而作
林宗棠 姜燮生 何文治 王昂
绚丽的历史画页
诞生于本世纪初的中国航空工业,是世界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飞机问世以后,中国不少志士仁人负笈海外,学习航空,热心并致力于建设中国自己的航空工业。然而从1910年清政府在北京南苑设厂制造飞机起到1949年的近40年中,由于政治腐败和经济凋敝,旧中国并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航空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航空工业的创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1年4月17日,中央军委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以聂荣臻、李富春为正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此诞生了。
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首飞成功。在这以后的四五年中,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第一架民用飞机运5,第一架直升机直5,第一架自行设计的教练机初教6相继试制成功。年轻的航空工业完成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过渡。
我国航空工业在旧中国极其微薄的基础上,用较少的投资,逐步建成了军民结合,科研、生产、教育结合,门类比较齐全,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部门。1990年与初创时期1952年相比,职工人数、金属切削机床、厂房建筑面积分别增长了16.6、28.3、35.4倍。航空工业累计研制生产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27种60型1.3万架,航空发动机5万多台,战术导弹1万余发。国产民用飞机发展也出现好的势头。运7支线客机已交付65架,成为中国民航的最大机群。运8、运12飞机不仅在国内使用,而且出口国外。中美合作生产的MD—82干线飞机已经交付21架。航空工业还为通用航空事业提供了多种轻小型专业飞机,累计飞行时数超过100万小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多种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的国家之一。
航空工业已由单一军品结构过渡到军民结合的结构。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70%以上。已经建立起专业门类基本齐全的航空科研体系。建设了一整套科学研究院、所和科研试验手段,从事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战术导弹的研究以及航空电子自动控制等多种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
航空工业已从封闭型产业向开放型产业转变,建设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和出口基地,同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和科技合作关系。近十几年中向十几个国家出口各种飞机数百架,发动机数百台,贸易额达20多亿美元,同时开发了机电产品出口和承揽国外大公司的转包生产业务。
珍贵的历史经验
我国的航空工业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贺龙、罗瑞卿、李富春、王震、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倾注了心血。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航空工业的发展非常关心,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以何长工、赵尔陆、孙志远、吕东、莫文祥、段子俊为代表的老同志为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事实表明,党和国家一贯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有权威的高层次决策,是航空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建立和发展高技术的航空工业,必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路子。我们取得了以下基本经验:
(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50年代我们引进苏联航空技术,提高了起点,加快了发展速度,只用几年时间就跨进了喷气时代。由于我们的立足点是自力更生,因而在60年代初国际环境突变时,我国航空工业独立自主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引进技术和国际合作的范围和规模更大了,形式更多样化了,而我们自主发展的能力也更强了。
(二)坚持把航空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国力可能的基础上,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过去我们也吃过不少急于求成,摊子铺得过大的苦头。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保证航空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科研先行,加速飞机更新。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接见航空工业部部长吕东时指出:科学是巨大生产力,这在航空工业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要保持航空工业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在处理科研与生产的关系时,必须坚持科研先行;在处理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关系时,必须优先安排预先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在安排建设任务时,必须大力加强科研试验手段的建设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四)坚持航空产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质量工作坚决按照周恩来同志的要求,做到“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上狠下功夫。
(五)坚持大力协同,取得基础工业的支持与配合,做到飞机及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系统、地面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等配套产品的协调发展。在发展航空工业的同时,相应地加强与飞机配套的工业网络的建设,以形成综合实力,这是保证航空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办好航空教育,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调、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努力培养一支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职工队伍。40年来,航空工业战线涌现出大批优秀人物,如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高方启、航空专家徐舜寿、黄志千、陆孝彭、顾诵芬、冯钟越、周天孝、高歌,全国劳模李临庄、阎德义等。
广阔的发展前景
世界航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防和经济发展对航空装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国航空工业不论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同各方面的需求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90年代将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继续坚持“航空航天为本,军民结合,军工第一,民品为主,走向世界”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航空工业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八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三突破一提高”。
——千方百计保持航空航天高技术发展势头,并有新的突破。要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部署,确保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同时,要坚决把民用飞机发展摆在突出地位。
——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继续推进军转民的战略,并有新的突破。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需求为导向,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对航空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力求在民用航空产品、现有民品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线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见到新的成效。
——加快“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有新的突破。继续开发一批新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外贸出口格局,真正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之一。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我国航空工业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繁荣和强大,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航空工业之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