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触景生情比亚运——世界游泳锦标赛采访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3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触景生情比亚运
——世界游泳锦标赛采访随感
有位哲人说过:“离开历史事件越远,才越能真切地看出它的意义。”记者在澳大利亚珀斯采访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触景生情,联想起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
北京亚运会后,国际体育界响起一片赞扬声。当时,作为参与者,对此并未在意。元旦那天,记者到达珀斯,一连串的意外接踵而至,方悟出亚运会成功的影响之大,意义之深。
据称,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已筹备五年时间,原以为各方面已尽善尽美,谁知并非如此。组委会事前通知,在珀斯机场设有专门柜台迎接前来采访大赛的记者。其实,那里只有一幅欢迎标语。别说柜台,就连组委会工作人员也见不到。澳大利亚游泳队的新闻官汉斯先生闻知此事,怀着“极为难堪的心情”承认这是“不应该有的疏忽”。
在记者下榻的旅馆里,有一台IBM公司赞助给组委会的电脑终端,中国记者们涌上去提取有关赛事资料,结果大失所望。在彩色荧屏上,是一连串空白,除比赛日程外,尚未输入任何信息。想到第十一届亚运会前夕,弥漫整个北京市的那种大赛气氛,这里更是全无踪影。只是主要街道上悬着几面印有大赛吉祥物的旗帜,由于时值元旦,市民们大都赴郊外度假,街上十分冷清。
人们常把体育赛事比作盛大节日,没想到在珀斯市,“盛会”却只局限在远郊的赛场之内。在那里,我们才看到了熟悉的场面。彬彬有礼,恪尽职守的义务服务人员四处忙碌,一片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气氛。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妇人,熟练地操纵着注册处内一次成像机,态度极为认真。新闻中心的几位服务人员衣领上缀着花花绿绿的外国纪念章,那是记者们为感谢他们周到服务而赠送的礼物。置身其中,犹如重临亚运会赛场。
当然,相比之下,世界游泳锦标赛也有自己的出色之处。北京亚运会曾被称为经济大舞台,但那个舞台上的节目确实不如这里的丰富多彩。比如,世锦赛组委会算计精细,不光向公众出售比赛的门票,就连训练也不放过,同样出售门票。这使我们不禁想到,如果当初北京亚运会也能如此,岂不是又多了一份效益吗?
           本报记者 缪鲁(本报珀斯一月二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