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发了“积压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7
第2版(经济)
专栏:汉正街见闻录

  发了“积压财”
施勇峰 杨正文
汉正街的一些个体户有个怪招:专找积压产品卖,不少人发了“积压财”。
1982年夏天,经营小百货的个体户唐金国得到一个信息:浙江绍兴有家乡办袜厂生产的尼龙丝袜大量积压,厂子面临停产的危险。于是,唐金国星夜兼程赶到绍兴,一下购回了10万双袜子。虽然式样陈旧,但价格比武汉市场的尼龙丝袜便宜1/3,每天能销出5000多双。后来,唐金国胃口越来越大,干脆动用集装箱往这里运积压袜子。9年里他共为这个厂销售袜子100万双,相当于该厂产量的1/3,成了汉正街的“袜子大王”。唐金国说:“中国大,需求千差万别。城里积压不等于乡下积压,乡下积压的也不一定城里不需要。积压货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价一廉,货就俏了。”
汉正街不少个体户都发了“积压财”。王小彪为一家关张的工厂推销300多箱小脚老太婆穿的尖脚袜;许多“扁担商”不到一年担走了需要20年才能销完的积压乒乓球。
当然,销积压品也得有新招。个体户尹家雄从南京采购回1万多件积压了数年的汗衫,由于式样过时,无人问津。这时,当地电视台正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尹家雄脑子一转,每件汗衫花4分钱印上霍元甲的头像,10天内就全部销完。一位经济学家说:“这是汉正街的一个‘特异功能’。”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