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我首先是共产党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我首先是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徐如俊
他身高不足1.2米,全村1000多个人、27名党员,却推举他担任村农工商联合公司经理,去年3月又把他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12岁那年,他为学校挑水,伤了脊柱,小腰板弯曲变形。他虽然成了残疾人,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待,他说:“我是残疾人,我的腰直不起来,但我的大脑、双手与正常人一样,我首先是共产党员。”
走进天津市静海县东双塘乡西双塘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陈立新来,全村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不佩服的。一位头发斑白的农民说:“跟着立新干,大伙儿有信心,西双塘有希望。”
陈立新,也曾经哭过,为自己只长岁数不长个儿苦恼过。但他很快想通了,自己要顽强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让后来人再受与自己同样的遭遇。
初中毕业以后,因家庭困难,他回村里了。他不能干力气活儿,而他硬要到生产队去劳动。人家干一天能挣10分,而他只能得3分。1983年,村里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有人担心陈立新从此要挨饿,可他就是不相信。起初,他进城跑蔬菜买卖,后来又经营木器家具。虽然他的力气不大,但比正常人更舍得吃苦。为了搞贩运,他南到过上海,北去过黑龙江,仅1年多工夫就赚了3万多元钱。生意越做越活,门路越来越宽,到了1985年底,他手上就已经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了。
陈立新成为西双塘村名副其实的首富,但村里其他身患残疾的人,依然是“家庭的包袱,社会的累赘”。当时村里连买办公纸的钱都掏不出来,哪有能力来照顾残疾人呢?1986年初,陈立新说通了家人,毅然放弃一家公司的高薪聘请,决定回村兴办福利工厂,让遭受与自己同样不幸的人,都能有参与劳动的机会,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陈立新起早贪黑,既忙厂房设计,又忙机器安装。资金不足,他献出了3万元存款;原料没有着落,他进城去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座以生产提花线毯为主的村办福利工厂试车投产了,不仅使全村的残疾人得到了安置,全乡74名能出家门的残疾人也全部成为福利厂的职工。投产第2年,职工人均月工资收入达到了152元。去年,厂里拨出3万元,买回一辆专门接送残疾职工的大轿车,早上接他们进厂,晚上送他们回家,中午厂里免费供应一顿午餐。残疾人不再愁眉苦脸了,他们真正成了福利工厂的主人。
几年来,陈立新不仅为残疾人办厂,还给他们当“红娘”,先后为7名“光棍儿”说上了媳妇。
陈立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全体党员说的头一句话是:“心里要装着群众,实打实地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村里人念念不忘,1年来他和村干部为大伙儿办了这样几件事:在村子西边,投资400多万元兴建高档餐具厂,基建、安装已近尾声,计划今年5月底试车投产;
去年三夏前夕,陈立新在地里连续转了3天。望着快要发黄的4000多亩小麦,他断然决定:把村里准备买小轿车的14.5万元全部拿出来,买1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村里还拨出5000多元,为全村的大小农机具进行了全面维修。往年三夏,需要大忙15天左右,去年用上了联合收割机,仅用6天就完成了;
集体投资20万元,群众集资近3万元,正在修建1座教学楼。坐在村办小学破旧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今年年底可望搬进新楼;
今年春节,村办业余河北梆子剧团,从正月初一演到十五,村里人瞧村里人演的戏,老老少少过了个从来没有的快乐新年。这个剧团先后排练了13个传统剧目,演员发展到了70多人。令人瞩目的是:过去他们当中有的是出了名的赌徒、浪子,自打进了业余剧团,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判若两人。去年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聚赌、偷盗事件。往年难抓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连续3年没有一个计划外超生。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儿,把散了的人心收拢了,使外出挣钱的人回来了,给全村人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希望。在西双塘村的村民眼里,陈立新已经不是一个残疾人,而是一个精明能干、毅力顽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