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贝克三访中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贝克三访中东
本报记者 张启昕
美国国务卿贝克刚刚结束对中东的访问,仅隔几天又一次前往该地区进行他海湾战争之后的第三次访问,继续同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约旦等国探寻解决中东问题的途径。
贝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三访中东,表明美国想抓紧时机,力求在近期内搞出一个中东和谈的方案。在上两次访问中,贝克曾向中东各方提出了一个召开“地区和平会议”的设想,他在听取了有关国家的反应后,回国同布什总统进行了研究。据称,美国官方对各方的初步反应寄予希望,因而决定贝克再访中东,进一步就地区会议的有关问题同各国领导人磋商。可以说,贝克三访中东是美国力图打开中东局面而进行的又一次外交努力。
贝克上两次访问在中东和平问题上虽然有所进展,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小。有关国家对美国提出的“地区会议”只是表示予以考虑,实际上主张不一,分歧明显。这些分歧有的涉及会议的结构和程序问题,有的则涉及会议的目的和任务等实质性问题,而且程序问题又与实质性问题交叉在一起,解决起来颇费周折。连贝克本人和美国官员都承认,许多问题尚未找到答案。
在贝克的中东外交活动中,以色列方面的动向颇为引人注目。近来,以色列为了摆脱它的孤立处境,突然显得异常活跃。它先声夺人,表面上积极赞成美国主持召开“地区和平会议”,但实际上又提出种种条件,力图把地区和平会议纳入它所期望的轨道。它原先的僵硬立场未变,却竭力把能否召开“地区和平会议”的责任推到阿拉伯国家身上。
例如在会议的程序上,以色列主张地区和平会议只是“一次性的开幕仪式”,开幕式后不再举行会议,而由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分别直接谈判,从而使地区会议虚有其名。它不但反对国际组织主持会议,而且要求苏联必须先与以色列建交并遵守会议规则才能同美国一起主持会议,同时要求美苏都不在开幕式致词中提出中东问题“最后解决办法”。
在地区会议的目的上,以色列提出同阿拉伯国家直接谈判结束战争状况,承认以色列,却反对把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和“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作为会议的基础,也不肯作出放弃被占领土的承诺。最近它甚至歪曲联合国的决议,声称它向埃及归还西奈半岛,就已经履行了联合国要它撤出被占领的决议。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以色列坚持只限于“临时解决办法”,即沙米尔1989年提出的“有限自治”方案;同时坚持参加地区和平会议的巴勒斯坦代表只能来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而把国外和居住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以及同巴解组织有联系的人一概排斥在外。以色列的这些无理主张不仅同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大相径庭,而且同美国的某些观点也相抵触。
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目前都未公开对地区和平会议提出成套方案,但它们之间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虽然原则上主张中东“全面和平必须建立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和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基础上”,但在做法上却只强调建立信任措施以改善气氛以及通过美苏主持的地区会议促成阿以直接谈判。而阿拉伯国家则希望任何形式的会议应有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或扩大国际参与的范围,同时会议应具有永久的性质,便于协调各方分歧;阿拉伯国家还希望任何解决办法都应以土地换和平为基础,考虑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和建立国家的权利。
鉴于有关各方对召开中东地区和平会议的主张差异甚大,此间报纸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贝克如要搞出一个地区会议的方案,必须设法解决在会议的结构、程序、议题、地点、时间以及巴勒斯坦代表等方面存在的分歧。贝克的三访中东能否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眼下还难预料。
  (本报华盛顿4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