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劳模登上天安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1
第4版(要闻)
专栏:

  劳模登上天安门
本报记者 王清宪
春天,把她的热情与温柔,慷慨地给予5月的第一天。天安门广场和风习习,丽日朗朗,红旗飘飘,游人如潮。
1991年全国“五一”奖章、奖状获得者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满面喜悦荡漾,一如和风丽日。
“劳动光荣”,一枚颇有时代特色的奖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佩带者是沈阳机械铸造厂副总机械师张成哲。“这是1959年我第一次被评上‘全国先进生产者’时获得的。”他对我说,“也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今天再登城楼往下看,真让人感慨不已。就说广场的人穿戴,红、绿、黄、紫,比起50年代,放眼望去一色青蓝来,如今的生活多么多彩啊!”他指着广场的游人说:“你看,多少人手里都拿着照像机。在1959年,我上城楼往下看,广场上谁拿个照像机,还直觉得希罕呢!长安街的小轿车也不知多了多少倍,那时,公共汽车比轿车多。”这位从50年代到今天,拥有42枚全国、省、市级劳动奖章的“老”劳模,感叹地说:“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太大了!”
“解放那年,我才14岁,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觉得天安门特别神圣。1973年到北京出差,第一个心愿就是仰望天安门。今天,作为全国劳模代表,登上天安门,是那时连想也想不到的。激动?自豪?那是当然的。我已经五十好几了,这种激动和自豪,对我来说,就是给我更加努力工作、为国家做更大贡献加油。”苏州电扇总厂厂长郦梅生说。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江兰,是代表的小字辈。她用瘦弱的体质,去承担艰难的精神病人的护理,被誉为“病人的好姐妹”。她那么兴奋,不停地与人合影留念。她说:“我作为劳模,已经是第三次登上天安门了,但每次我都想留个纪念,因为一年和一年不一样,每来一次,都觉得荣誉加一分。我还年轻,荣誉对我不是资本,而是激励。”
在这座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城楼上,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优秀代表纷纷按下“五一快门”,留下他们的自豪、留下劳动者的自豪、留下新时代的自豪。
(附图片)
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们登上天安门城楼。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