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三十三年又逢君——看“青艺”上演田汉名剧《关汉卿》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三十三年又逢君
——看“青艺”上演田汉名剧《关汉卿》有感
齐致翔
走进“青艺”剧场,恍如置身一座圣洁的艺术殿堂。大幕犹垂,观众已思绪翩然。是遐想,是追怀,是寄情?——田汉老,观众来看你和你的《关汉卿》来了,看你和《关汉卿》事业的继承者如何继承并发扬了以你高尚人格和极致才思所铸就的不朽作品的不朽精神。《关汉卿》两度在京上演,盛况犹在眼前。弹指间33年过去,其间几番风雨,几多沧桑,田老和他的《关汉卿》终于又活在我们面前,又活在新一代观众的面前。
不朽的作品总会长久地活在观众的心里,活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记忆和渴望中。只是活得方式不同,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赋予她舞台生命的艺术家们也自会萌念出不尽相同的人生感悟、艺术视角和独特的处理方法,于是便有了不同于前辈艺术家之《关汉卿》的、体现着属于陈颙和毛金钢所特有的又一个新的《关汉卿》。
奥秘首先在于剧作思想的精蕴。关汉卿塑造了窦娥,也同时塑造了自己;田汉塑造了关汉卿,同样也塑造了自己。他们都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巨大贡献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人。他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新、旧两个社会,他们的心却都与人民的心共跳。关汉卿身处黑暗,且沦为“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却勇敢地以笔代枪,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与人民为敌的封建统治者,歌颂窦娥的反抗精神和为救婆婆甘愿赴死的高尚情操,从而挥写出中国戏剧史上最具光彩的不朽篇章。田汉写《关汉卿》时,则面对着解放初期的满眼光明。他抖掉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征尘未久,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新中国戏剧的伟业中去。1958年,世界和平大会将关汉卿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是年6月28日,在世界“和大”理事会的倡议下,我国戏剧界与世界爱好和平友谊和爱好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民一道,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我国13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大会。面对建国以来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这一令人振奋又使人引以自豪的盛事,田汉那一颗挚爱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被强烈地震撼了。他满怀激情、夜不能寐,仅月余时间便完成了《关》剧三稿,交给北京“人艺”排演。这是田汉为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和繁荣社会主义戏剧建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田汉不仅讴歌了关汉卿为民写作的战斗精神,更赞颂了关汉卿对真、善、美和对光明的追求。那曲为世人广为传唱且历久不衰的“双飞蝶”,不仅是关汉卿与朱帘秀忠贞爱情的写照,更是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的形象概括。《关》剧字字凝聚着田汉的心血。史与诗的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深刻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的结合……这些都使《关汉卿》成为“田剧”中、也是新中国话剧史上世所公认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应该说,“青艺”的《关汉卿》保存并在某些方面更强化了田汉原作的精蕴。全剧紧紧围绕关汉卿从取材、酝酿、构思、写作、修改《窦娥冤》,直到《窦》剧写成、排练、上演及因此而引发的矛盾冲突,层层递进地揭示出关汉卿所经历的灵魂震颤和感情升华的心理过程,强化了关汉卿与人民血肉相关的立意主旨,使“台上台、戏中戏”的总体舞台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民族化的艺术处理和典型环境的生动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没有个性的艺术品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田汉写《关汉卿》不是为关汉卿一生立传,而是仅以其创作《窦娥冤》为背景,写出他对关汉卿伟大人格的独特理解。陈颙导演《关汉卿》自然也应表现出她对《关》剧的独特理解。人们欣喜地看到,她为超越别人和超越自己所做出的努力。她的细腻和柔美与她的恢宏和壮丽相比毫不逊色且浑然一体。毛金钢的舞美设计为近年来少有之佳作。陈希光扮演的关汉卿形神兼备,十分难得。整个演出和谐流畅,张弛有致,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