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质量与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4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质量与精神文明建设
徐志坚
质量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
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所谓质量,按其定义是指产品、过程、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潜在需要的特征的总和。就是说,谈质量并不仅仅指实物产品的本身性能。它包括了品种、产品的适用性、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以及更普遍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根据质量的这一概念,毫无疑问,质量与每一个从事劳动的人密切相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离不开人的素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倡和发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经济发达国家的质量科学理论和方法,有许多我们可学习借鉴之处,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社会主义强调的“质量第一”的思想与资本主义所强调的质量出发点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强调质量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把它作为一种手段;而社会主义则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作为一条思想行为准则。我们坚持“质量第一”的立足点是树立对工作、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任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些方面,我们强调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但质量着眼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思想,应当强调二者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的质量问题较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一度放松和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重视质量问题,贯彻落实“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质量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无论在什么岗位,职工的工作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到劳动成果的质量上。劳动成果的质量高低与人的思想和实际工作都有直接关系,即不仅与设备、管理、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有关,更重要的是,也集中反映了人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劳动态度。在企业,产品质量是人的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越高,对工作越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劲头越足,劳动成果的质量就相对地高。同样,在经济战线、教育战线、文化领域、安全卫生、服务行业乃至全社会一切工作岗位,都需要讲究质量,都需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思想支柱,才能搞好本职工作和全社会的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质量与民族素质
民族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及国防实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整体力量的综合反映。通常讲人的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表现。
质量意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质量首先要树立和强化质量意识。人的质量意识是影响质量的第一因素。没有“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经济效益。
质量意识淡薄的人,缺乏保证和提高质量的责任心和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缺乏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思想观念。这样的人即使知识面很广,科学文化水平很高,也不能被认为素质高。
质量像一面镜子,反映人们质量意识的高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质量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性的问题,质量意识涉及全社会,需要全社会、全民族的普遍提高。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
质量关系社会进步国家前途
产品质量关系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地位。近年来,我国在出口商品中,由于质量问题和一些掺杂使假现象的出现,遭索赔退货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客商的批评、抱怨声替代了过去的赞扬声。不仅在经济上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政治上也严重败坏了国家的声誉,这种教训令人痛心。因此,要十分重视质量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把质量问题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把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质量第一”作为一项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重大政策。
质量工作是一项具体、实在、涉及面广的群众性基础工作。抓质量符合人民的心愿和切身利益,是宣传、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能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能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增强凝聚力;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能提高人们抵制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行为的自觉性。因此,围绕质量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我们党几十年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特有优势,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一条重要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