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贺守中等勇于攀登填补国内一项处理贫矿新技术 “堆浸”规模超十万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重大科技成果巡礼

  贺守中等勇于攀登填补国内一项处理贫矿新技术
“堆浸”规模超十万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本报讯 记者赵相如报道: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719矿副总工程师贺守中等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成功的“万吨级铀矿石地表堆浸”技术,结束了常规的工艺生产流程,为我国铀矿及其它贵金属、有色金属冶炼找到一条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新路子。该成果获得199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如何冶炼铀矿石?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采用选矿、“湿法冶炼”等工艺技术,即先把矿石破碎、磨矿、搅拌、固液分离,再经纯化等工序。这种方法需要有大型设备和厂房,能源消耗大,工艺流程复杂,投资多,基建时间长,产品成本高。
自从葡萄牙于1950年开始采用“堆浸”法新技术冶炼铀矿石之后,世界各国竞相试验,并且公认是处理低品位矿石的先进技术。国外对“堆浸”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已有较深的研究,而我国一直是空白。这种状况直到贺守中等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成功“堆浸”技术后才告结束。
所谓“地表堆浸”技术,就是在选定的场地上,设置溶液池、高位槽、管道输送系统、堆矿场等,把矿石堆在场地上,用一种特殊的溶液制成的浸出剂,在矿石堆上喷淋或浇灌。浸出剂通过毛细作用进入矿石裂隙中,将矿物溶解。被溶解在浸出剂中的矿物自然流出,进入纯化工序;如果流出仍是品位低的贫液,就再补加浸出剂返回矿堆,适当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理想的金属回收效果为止。提炼后的矿渣经处理可用作填料或其它用途。这种“堆浸”技术在我国60年代就开始试验,但直到70年代仍未能投入使用。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719矿,位于我国南方崇山峻岭中。由于矿石品位低,交通不便,采用的又是常规工艺技术,使全矿背上沉重的包袱。如不进行技术改造,将会出现严重亏损。该矿一大批科技人员,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科研促生产、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从1981年起,以贺守中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进行这项“堆浸”技术的试验。他们虽未到国外考察,但凭着一种勇于攀登的精神,根据一些零星的资料,结合本矿具体生产实践,在矿区地下的一个天井里开始了200吨品外矿石的“堆浸”技术试验。他们白天跑现场、摸情况,晚上查资料、作计算、绘图纸。井下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要在井下搞试验就需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潮湿阴暗、空气窒闷、刺鼻的硫酸味……贺守中等整整坚持了2个来月,才发现浸出剂中含有铀金属。这一突破,使贺守中他们更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后来,他们又搞矿石“堆浸”条件对比试验、低品位矿石地表“堆浸”试验和地表“堆浸”工业性试验。矿石品位由低到高,矿石数量由少到多,到1985年1月试验终于圆满成功:“堆浸”4184吨矿石,回收率达80%;次年6月,“堆浸”5000吨高品位矿,又取得了成功;1987年单堆堆矿量突破万吨,回收率突破90%,超过原设计指标,并取得了建设大中型“堆浸”场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掌握了“堆浸”场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具备了承担外单位大型堆场设计和施工的能力。1989年,719矿废止原来的常规工艺,全部矿石都采用“堆浸”法处理。几年来,他们对矿石特性、原矿品位、矿石粒度、矿层压实度、浸出剂浓度及其加入方式、对天然降雨水、浸出温度和矿层深度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流程和参数,并建立了一套废水处理设施,使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在外行人看来,这项技术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例如,搞地表“堆浸”,首先得保证底垫不漏。719矿地处多雨的南方山区,地下涌泉密如蛛网。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经济适用的建堆技术,在垫层下形成了排水系统。这种排除地下水的方法在国内外尚属首创。目前719矿已建起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堆浸”场,单堆规模达10万吨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堆浸”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