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发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6
第5版(理论)
专栏:

  发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优势
钟灿理 任理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归根到底,只有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是大有希望的。这是中国革命数十年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因此,在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之际,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优势,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综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应当充分地肯定,对革命精神的高度重视,始终是我们最优秀的革命传统之一,也是我们致胜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在最艰难的时候,正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作为最强有力的革命精神支柱,支撑着中国革命的脊梁,才使中国革命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而最终取得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道路和未来理想蓝图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的指引和激励下,提出了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任务一起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的战略决策。改革十年来的历史证明,每当我们真正遵循了党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蓬勃发展的。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巨大成就,既包含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就,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起到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有着不容分离的联系。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前些年,由于一些同志在相当程度上冷淡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全社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纪律、道德等不感兴趣,热衷于片面地追求物质、金钱、私利,甚至津津乐道于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滑坡现象,造成了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几度泛滥、愈演愈烈却得不到强有力的制止;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恣意侵蚀人们的心灵却得不到应有的回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纪律、道德备受嘲弄却得不到理直气壮的捍卫;在一些地方,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直至黄毒四溢,却仍然有人为之大唱赞歌,称之曰“新观念”、“新思想”,等等。它不但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本身受到严重损害,而且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损害。这是一个不能淡忘的教训。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党的基本方针,并且在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日益猖獗的形势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将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策略和新课题。近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它给全国各行各业的精神风貌注入了新的活力,引起了新的变化。在国际大气候仍在恶化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却获得了稳定发展的好气象,这愈益显示出在我们国家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势的重大意义。
发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优势,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反对西方“和平演变”的一个重要战略。为了实施这一战略,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坚持不懈的工作。但最根本的,仍然是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的指导方针。
第一,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兴衰成败上来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
陈云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也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一样,在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的总过程中,具有不容动摇的战略地位,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之一。
承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承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说到底,没有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固然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同样也没有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那种以为只要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的所谓“自发论”,那种认为物质文明建设必然要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的所谓“代价论”,其最恶劣的后果,便是在淡化甚至在取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毁掉了社会主义事业本身。
第二,必须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识形态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剥削阶级的腐朽意识形态。
思想道德的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部分。而在思想道德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又占有最中心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坦率地说,中国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也搞不成功。这种信仰是一种动力。”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证明了一个真理,即意识形态的阵地是决不会出现真空地带的,不是无产阶级思想去占领,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去占领。
这里就涉及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涉及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问题。说穿了,在中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首先争夺的就是意识形态的阵地,然后才是凭借这些思想道德对人民群众的毒害,去达到最终夺取政权的目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决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全部事业的大事。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同广大人民群众的亲身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来。
社会主义的事业,归根到底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吸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这几年由于“精英治国”论的毒雾弥漫,使得劳动人民在我们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这种后果,不仅仅影响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实际上也严重地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特别是受到错误导向的社会氛围中,党风和社会风气日渐向不良方向衰退将是不可避免的。人民群众怀念50年代优良的社会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怀念雷锋同志、焦裕禄同志,这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怀旧情绪,而是对不良风气的痛恨,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应该说,我们的人民具有这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表明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大有希望的。这是我们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优良的先决条件。问题在于运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去调动人民群众心中潜藏着的美好的积极性。
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亲身参与革命和建设,才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受到教育,从而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的同时,造就成为创立新社会的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