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老所长精神学不尽——河北省农科院谷子所学习李东辉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7
第4版(要闻)
专栏:连续报道

  老所长精神学不尽
——河北省农科院谷子所学习李东辉访谈录
本报记者 杨振武 陈国琦
优秀共产党员、著名谷子专家李东辉的事迹在本报发表之后,记者走访了李东辉工作过的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在这里,人们为失去一位好老师、好领导而悲痛,同时也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路,该怎么走
同李东辉共事多年的副研究员解喜明说,李东辉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很强的生产观念和群众观念。农民愿意和他交朋友,同他说心里话,使他能从群众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带学生,先带他们到农村搞调查研究,熟悉生产,培养热爱农民的感情。我们学习李东辉,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路该怎么走的问题。
女副研究员张正彦说,李东辉常讲,我们研制的新品种,只有让广大群众承认,在生产中推广,才有价值,否则是没有用的。1963年他调到研究所,头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所同志深入到赵县等地农村考察农业生产,之后又把全所人员分组包县,搜集良种。仅这一次,全所就整理出各种资料2000多份,为科研提供了重要依据。事实再次说明,李东辉所走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正是我们广大知识分子成长的必由之路。
奋斗在前,见荣誉就让
李东辉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嘉言懿行,尤其令所里的科研人员敬佩。女助理研究员李香月说,学习老所长,就要让他的精神在我们之中发扬光大。他是冀特2号(金谷米)良种的课题主持人,我们报科技成果时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他提笔把自己的名字勾了。我们只好把他的成果写成文字材料,装入科技档案。我们接老所长的班,就要像他那样对待工作、对待同志,做党和人民信赖的科技工作者。
张正彦追忆老所长的高风亮节,激动地说,省内省外的同行敬重李东辉,这么多人深深怀念他,重要原因就是他不追逐名利,而是奋斗在前,吃苦在前,见荣誉就让。冀谷9号良种搞出后,因他是课题主持人,付出了艰辛,我们给他多提了些奖金,他坚决不接收。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现在有些地方出成果难,出成果后排名次更难,相比之下,李东辉更显得品格高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多一份责任感和事业心
女副研究员田瑞珍说,河北省谷子播种面积逾1000万亩,列全国之首,谷子科研队伍也不断壮大。这与李东辉的大力宣传推广密不可分。他还为全国谷子科研和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亲自主持了一些课题,研制出一个又一个优良品种,倡导组织协会、创办展览、出杂志,在全国成立首家谷子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谷子这一高产耐旱作物的影响。当他逝世的噩耗传出后,山东、河南、山西、黑龙江等地的不少同行来信,表示要把谷子的科研、生产搞好。这些,是鞭策,也是压力。作为谷子所的科研人员,我们更应多一份责任感和事业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并完成老所长未竟之业。
33岁的助理研究员王志民忘不了老所长的教诲和关怀。他说,李老师对我们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我外出进修期间,他从自己工资里拿出100元给我寄去。我接到钱后,感动得要落泪。我明白,缅怀老师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把科研项目完成好。
用老所长精神学习老所长
“1980年以前是闲不住的人,1981年手术后是拚命干的人。”谷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兼所长梁树功用这两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老所长的工作精神和事业心。他说,谷子所是李东辉工作过的地方,谷子事业是他终生献身的事业。全省全国学李东辉,我们怎么办?回答是,用李东辉的品格学习李东辉,用老所长的精神学习老所长,让他的精神品格在谷子所一代一代传下去。老所长带领大家为谷子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了谷子所不少荣誉。近年来,谷子所出科研成果14项,受到上级表彰30多次。我们要珍惜这些荣誉,继承老所长的事业,把他的精神贯彻到工作中。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瑞文说,李东辉这个典型,是党几十年培养的结果。他的思想品格远远超出了农科院系统。我们要边学习、边对照、边总结,把学习李东辉同提高科研人员素质结合起来,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李东辉精神在农科战线发扬光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