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横跨赤道的“绿金之国”——加蓬共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7
第7版(国际)
专栏:

  横跨赤道的“绿金之国”
——加蓬共和国
张仓吉
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加蓬大地1960年8月17日,升起了绿黄蓝三色旗,昔日的法国殖民地宣告独立。绿,象征森林;黄,象征赤道上的阳光;蓝,象征大海。鲜艳的三色旗,表示加蓬共和国是濒临大西洋、横跨赤道线的森林之国。
加蓬共和国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132万,主要是班图种族的芳族和巴普努族。5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信基督教新教,10%信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
富饶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加蓬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阳光和雨水似乎对加蓬这个非洲赤道国家分外慷慨,为它培育了茂密的热带大森林,面积近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0%,素以“绿金之国”著称。从飞机上俯瞰,热带森林郁郁葱葱,犹如一块巨幅绿绒毯铺满加蓬大地;细长的公路和弯曲的河流纵横交错,宛如绣在地毯上的金丝和银线。
加蓬森林提供了许多优质木材,1989年生产木材99.2万立方米,大部分供出口。所产硬质名贵木材有乌木、红木和黑檀木等。加蓬产硬木质地坚硬,敲之铿锵有声,入水沉而不浮,耐腐抗蚀,是制作高级家具和乐器的好材料。软木色泽因品种而异,纹路清晰,适宜加工胶合板。加蓬林业公司经营的胶合板厂年生产能力8.5万立方米,为世界第二大胶合板厂。
加蓬既是“绿金之国”,又是“矿产之邦”。1989年产锰矿砂250万吨。加蓬锰矿品位高,含量高达48%。锰矿砂几乎全部用于出口。近几年我国每年均从加蓬进口一定数量的锰矿砂。石油、锰、铀和木材构成了加蓬经济的四大支柱,占出口总额96%。
加蓬独立前一贫如洗,穷得连一条公路也没有,因此被人称为非洲赤道上的“灰姑娘”。独立后,加蓬政府积极发展经济,努力吸收外国投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促进了森林采伐业、石油工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
加蓬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深刻体会到,教育落后是非洲国家不发达的原因之一。因此,独立后加蓬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大中学生全部享有国家助学金,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约占国家行政预算的20%以上,现在全国已建起小学920所,学生近20万。每个省至少有一所国立中学,每个州有一所普通中学,中学生总数达4.8万人。学龄儿童都可以就近入学,入学率高达99%,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加蓬在努力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继国立奥马尔·邦戈大学于1970年建成后,1986年又建成了马苏库科技大学。后者在加蓬人眼里是加蓬工程师的摇篮。
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巨大变化堪称是加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独立前,利伯维尔只是个两万人口的城镇,如今已是一座拥有35万人口的崭新的城市。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同热带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加蓬人能歌善舞,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都要通宵达旦地狂欢一番。加蓬人的歌,节奏强烈,感情丰富,音调铿锵,似骤然而至的赤道风雨。加蓬人的舞,动作粗犷有力,刚柔相济,乡土气息浓郁。
加蓬在对外关系中奉行开放、不结盟和国际合作政策,主张发展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强调睦邻友好和非洲团结;提倡通过对话、和解和非暴力解决冲突,谋求世界和平;积极建立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