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克莱斯勒陷入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克莱斯勒陷入困境
仓立德
今年66岁的艾科卡在美国企业界称得上是位“人物”。11年前,正当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濒临破产之际,他受命于存亡之秋,以总裁之职彻底整顿公司,改善经营方式,终于力挽狂澜,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80年代连续7年出现盈余。一时间,艾氏的传记、自传、访问录、经营之道满天飞,声名远播海内外。
岂料克莱斯勒好景不长。自1989年第四季度转盈为亏后,一蹶不振。加上美国去年下半年经济衰退,汽车市场萧条,克莱斯勒老本蚀尽,不得不猛砍产量,狠裁雇员。据统计,3月中旬美国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锐减11.1%;今年首季美三大汽车厂商预计亏损30亿美元之巨,裁员总数已近6万人。这里的原因之一是来自日本同行的激烈竞争。日本汽车所占美国市场份额已由1986年的23%,提高到目前的约30%。去年,日本国内汽车市场不旺,欧洲市场疲软,今年初增加了对美出口,并削价促销。对克莱斯勒而言真是“屋漏偏逢连天雨”。
为挽救公司颓势,艾科卡一年多来使出浑身解数,走了三着棋。
一曰“促销”。艾科卡抱怨国内传播媒介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频频在全国电视网中亮相,夸耀克莱斯勒汽车的优越性。尤有甚者,自去年底开始,克莱斯勒竟在《花花公子》杂志上大登广告,引起普遍反感,该公司两个月便接到五六万封来自车主、雇员、推销商的抗议信,有人甚至扬言要组织抵制行动。
二曰“拆台”。艾科卡去秋指责日本在美开设的汽车厂偏爱白人,歧视黑人等少数民族,违反了美国企业必须遵守的种族政策。此语既出,舆论大哗。后来国会一些黑人议员就此展开调查,但至今未见下文。内行人认为,艾氏的责难有失公允。
艾科卡的第三计曰“告状”。今年3月6日,艾氏致函布什总统,并两度拜访白宫要人。为壮行色,其中一次还拉上了通用、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艾氏请求联邦政府设置限额,进一步裁减日输美汽车量。但这回白宫只对“汽车业进入某种困境”表示理解。自然,白宫也有难处。日本厂商自1981年起已对输美汽车采取“自动限额”措施,由每年260万辆降至160万辆左右。同时,日本汽车业在美国各地设厂,投资总额已达五六十亿美元,并使2.7万余名美国人就业。目前这些厂年产能力达150万辆,与日每年输美汽车量相伯仲。设限不仅会使两国的贸易纠纷更趋复杂,而且将影响日汽车业对美投资及美国从业者的利益。自里根以来的历届共和党政府一向标榜“自由贸易”,因此白宫难以接受艾氏的建议。
克莱斯勒境况愈来愈糟。目前美国各银行已对该公司的信贷十分谨慎,并提高了标准。最近克莱斯勒与38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签署的协议明确规定,公司每笔超过5亿美元的借贷,必须以其工厂及其他财产作为担保。换言之,一旦克莱斯勒到期不能还债,银行将立即清算其资产。
艾科卡当年励精图治、大刀阔斧改革克莱斯勒的豪气,如今已踪迹难寻。据说艾氏预定年底告老还乡,克莱斯勒公司看来还得另请高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