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欣欣向荣的民族手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18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欣欣向荣的民族手工业
多吉
和平解放40年来,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西藏民族手工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民族手工业以家庭作坊和个体生产为主,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广大工匠艺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清贫,仅有的食品加工、雕塑、彩绘、织毯、制陶等行业,也大都是为上层阶级和寺庙服务,许多精湛的手工技艺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地。据历史记载,当时手工业从业人员为2564人,年产值只有253万元。
民主改革,推翻了三大领主的封建统治,西藏民族手工业从此获得了新生,到1965年,全区民族手工业发展到33个行业,从业人员达6700多人,总产值在平叛前的253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89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西藏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国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大量资金扶持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仅从1981到1988年就投资2000多万元。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民族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文件,制定了免征工商税和养路费,在贷款上给予低息或无偿扶持等措施,同时对在“文革”中错判、错划的200多名老艺人进行了平反;对在“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下,被迫以工改农的500余名手工业者进行了归队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民族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目前,西藏民族手工业有地毯、氆氇、民族服装、鞋、帽、围裙、民族家具、金银首饰、土陶制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等120多个国营集体企业,花色品种达1700多个。1990年,全区民族手工业总产值达到5285万元,人均收入1700多元。
1980年来,全区有18个产品在全国性评比会上获优质产品奖、优秀创作设计奖和工艺美术百花奖,500多个产品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出口藏毯9万多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
(附图片)
西藏阿里牧场。  尼玛次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