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农民追求科学技术 运用科学技术 农研会迅速发展成效显著 全国已有各类农研会十万多个,会员三百多万,被群众誉为“致富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农民追求科学技术 运用科学技术
 农研会迅速发展成效显著
全国已有各类农研会十万多个,会员三百多万,被群众誉为“致富会”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 记者谢联辉从中国科协获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迫切需要科学知识、迫切需要科技服务,一种民办、民管、民受益、平等互利的民间科技团体——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正在迅速发展,并在科技兴农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统计,全国已有农研会10万多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140多个专业门类,有会员300多万人。这一新事物于1980年前后开始在四川、辽宁等地出现,很快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各地党政领导、科协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在广大农民中扎下了根。1987年初,国务院转发了中国科协关于《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经济服务组织正在农村兴起》的报告,接着中央有关部委和有关科学、理论工作者,就农研会发展前景进行了认真探讨。1988年以后,许多省、自治区纷纷作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农研会的决定,使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形成燎原之势。现在,黑龙江省各类农研会有11094个,会员达11万人,服务面涉及120多万农户,覆盖了全省80%以上农村;四川全省农研会会员有35万人,入会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收入增加,农民称赞农研会是“致富会”。
这个由农民自觉、自愿组织起来的民间科技团体,从产生到发展,随地域、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有的请专家当顾问。随着科技扶贫工作的发展、“星火计划”的推开,一大批学者、专家来到农村,同农民建立了密切联系;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急切需要科学技术的近郊农民,敲开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大门,请专家、找顾问,并在专家协助、支持下成立了农研会,为科研部门、高等学校向千家万户农民普及科学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进行“传帮带”建起了桥梁。吉林省龙井市水稻研究会,请专家当顾问,把“水稻冷害指标诊断及应用”、“水稻之早栽研究”等11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使水稻平均亩产增加130公斤。
有的边学边实践。我国有8亿多农民,能有专家亲自下农村指导的地区毕竟是少数。中国科协于1985年创办了“没有围墙的大学”——农村科技致富函授大学,农研会会员成了这所大学的主要学员,许多农研会成为农函分校开展培训、进行技术服务活动的重要站点。据悉,农科函大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已开设种植、养殖、加工、乡镇企业、综合经营5个系23个专业,与省、自治区联合兴办了19所省级农科函大,200多所地(市)级分校,1000多个县级分校和辅导站,6年共培训学员41.5万多人。据黑龙江、江西等省对贫困地区近5万名结业学员的调查统计,学习后当年脱贫的占80%,年收入1000—5000元的占54%。
有的组织起来互帮互助。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民中能工巧匠、致富能手逐渐增多。他们不满足生产责任制后的温饱生活,希望通过以专业生产技术为纽带建立的农研会,把科技示范户、专业户组织起来,推广一家一户难以实施的高效益先进技术。河北省新城县“西瓜大王”刘勃组织的西瓜专业技术研究会,以其优质品种和高产种植技术,使种植者平均每亩增加产值300多元,吸引许多瓜农和几十个单位向他靠拢。现在这个农研会在全国设有100多个科技服务点。
近年来,已有相当多的农研会变成了经济实体,向农、工、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建立初期的技术、信息单一服务,向产、供、销“一条龙”综合服务转化,开始发挥“内联生产,外联市场”的作用。唐山中药材研究会,不仅向会员推广药材种植技术,而且提供产、供、销系列服务,会员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还有些地方的研究会已趋向联合,四川、河北、山西等12个省市建立了全省性的农研会协会,全国已有专业性联合会1700多个,地区性联合会800多个。
许多专家对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科技经济团体十分关注。中国科协副主席何康、裘维蕃、著名科学家李竞雄、卢良恕等认为,农研会的出现和壮大,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的一个创造。它以农民为主体,农村科技人员为骨干,不要国家一分钱,积极开展引进、示范、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工作。专家建议,应把发展、完善农研会列入我国农村改革计划,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