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作客蒙中友好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4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作客蒙中友好合作社
本报记者 王锦鹄
一场大雪,把蒙古草原装扮成银色世界。我们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出发,驱车前往中央省龙县访问。蒙古《真理报》的同行告诉我们,他们国家的县,从经济区划来说,就是一个农牧社。我们去的龙县,称作蒙中友好“恩和图拉”合作社。这是一九五八年以蒙中友好命名的合作社。
龙县县长朝格索木风趣地对我们说,“没有到过蒙古包,就不算真正来过蒙古。”我们从县中心出发,翻过几道山梁,来到一河谷。雪地里圈着一群马和一群羊,旁边立着两座蒙古包,这是牧民普日布苏赫家。
我们被请进一个较大的蒙古包。普日布苏赫十八岁的女儿,按蒙古习俗,依次给我们递上奶酒、马奶和奶茶。桌子中间的大盘中放着奶皮子、奶酪、奶饼等。我们都是第一次品尝到这道地蒙古风味的食品。蒙古包十分宽敞,但今天显得有些拥挤。听说有中国客人,普日布苏赫的孩子们都回家来了。一些牧民闻讯也赶来了,最远的是从三十多公里外骑马来的。蒙古包里坐满了人,还有的只好站着。主人高兴地告诉我们,从一九八八年起,他承包合作社的羊,超计划完成了承包任务,收入比承包前提高百分之五十多。县长接过话题说,“承包是学习中国改革的经验,牧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去年全县畜牧业年景不错,承包起了很大作用。”在场的牧民都说,他们现在的日子不错。一个青年说,他是骑摩托来的,现在牧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摩托。他们希望国家稳定,社会稳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不知不觉,天已黑了。主人拿来了烤羊肉。这种烤羊肉别具风格,是用烤红的石块把鲜嫩的羊肉烤熟的,蒙古话叫“浩尔赫格”,是牧民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的。主人的三个女儿还唱起了悠扬而动听的蒙古民歌。在座的蒙古朋友都唱起来了。蒙古包里充满欢歌笑语,气氛达到最热烈的程度。
当晚,我们在龙县招待所住下。第二天县长邀我们去参观县中心的商店、幼儿园、学校和文化中心。
商店面积不大。商店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的商品来自十多个国家。我们看到,橱窗内有中国的毛巾、牙膏、香皂。县中心离放牧点较远,商店有流动车送货上门,在蒙古包较集中的放牧点,还设有四个小卖部。商店年营业额达四百万元蒙币。县长朝格索木说:“我们的商品少。中国的商品我们都非常喜欢,牧民们希望能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发展两国友谊和经济往来,对我们是太重要了。”
在参观幼儿园和学校时,我们看到他们很重视传统教育,并且珍视同中国的友谊。在幼儿园里有一个作实物教学用的蒙古包。园长向我们解释说,“一个民族,好的传统不能丢,还要发扬光大”。在这个县的十年制学校里,我们在校长达格丹的办公桌上看到来自中国的贺年卡。他告诉我们,去年中国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作家敖德斯尔曾到这所学校访问,他一直保持着与敖德斯尔的联系。
在县文化中心,人民革命党县支部书记道尔吉苏伦为我们安排了专场文艺演出。蒙古民族能歌善舞。县里的业余剧团,常常为农牧民演出。尽管剧场内只有我们几个观众,但演员们演出非常认真,他们用热情欢快的歌舞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朝格索木县长说:“蒙中友好合作社的每一个成员,我想都是当然的蒙中友协会员,都要为增进蒙中友谊作出一份努力。”
朝格索木告诉我们,从一九五八年被命名为蒙中友好合作社后,这里常有中国朋友来访。近年交往扩大了,希望进一步增进友谊。县政府准备做两件事,一是提高全县人民的蒙中友好意识,二是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为此,他们去年特意请中国驻蒙使馆的朋友来龙县作客。他们还希望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达茂旗建立联系,结成“姐妹县”。
分别的时刻到了,大家依依不舍。县长说:“我们的相聚要告一段落了。但分别不是分离,我们的友谊将延续下去。”他的话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