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阅读
  • 0回复

竞争促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1
第8版(副刊)
专栏:

  竞争促繁荣
赵国政
随着本届电视“星光奖”的评选揭晓,使我们欣喜地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除林林总总、样式繁多的作品获奖外,“地方台30分钟”也荣获优秀栏目奖。据笔者几年来参与这项工作的体会,每当观看这个栏目的时候,所有评委都会被它一个又一个的作品吸引得如同踏入画屏,几忘自己当事的身份。不过,它们既好看也难评,每每会令评委心情踌躇,落笔犯难。
说它好看,是因为这些节目精萃短小却笔卷狂澜。它通过一人一事一史一实(所有作品都是真人实事),或反映出祖国文化的精深博大使你感怀不尽,或描写改革开放大潮中创造奇迹的普通人令你激奋难平,或展示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存状态等社会问题迫使你深深思考,或在诗情画意的抒写中渗溢出几分哲理让你顿悟人生的真谛……如近年来获奖的《太阳王子》、《朝阳与夕阳的对话》、《西藏的诱惑》、《土地忧思录》、《少年启示录》、《血染的诗篇》、《人民公仆喻杰》、《格拉丹东的儿女》等等。作品中的人,无不显示平凡中之伟大;作品中的事,无不牵系着国运昌盛和民族兴衰。从而也就不难理解评委们为什么会落笔犯难了:不是由于作品的质量欠佳难入奖次,而是佳作连篇不能个个得奖,去掉哪个都有一种断指割爱之痛。
这个栏目何以能有如此的蓬勃生命?或曰中央台指导有力把关严谨;或曰作品出自生活的泥土,高高在上者便难以有此作为;或曰作者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切中观众之钟爱;或曰地方台量多势众不愁网撒四方捞不到大鱼。这一切都件件在理。不过据笔者所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隐于其中而易被忽视的作用,即竞争机制。
想要入选这个栏目的每一个地方台或某一位具体的作者,所面对的是遍布全国的电视台和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而且处于同等的地位上。他们的作品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有如平民的女儿嫁皇帝,非天生丽质、神韵生动者休想踏进,更难想象每年一度的高登奖榜。在这种情势下,要么平庸冷落,要么图强进取,别无他途。为此,有的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几进几出,反复采访,对自己的作品翻来滚去,不断提纯。尤其是30分钟的时限,仅够吸二三支烟的工夫,要想把观众引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由微而显的艺术境界,不笔笔传神精雕细刻,便难以使作品体虽小而气度恢宏!
竞争,能激人奋进;竞争,能淬出智慧的火花;竞争也是一切事业,包括繁荣艺术的有力杠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身既含有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多种并存的意义,也含有争奇斗艳各吐芬芳的竞争意义。设奖、授奖的目的其实也在于激扬这种竞争意识。“地方台30分钟”办得如此出色,除有诸多的经验可总结外,用高标准严要求充分调动人们的竞争意识,对我们也是有所启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