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海岛上盛开的海篷花——记大连长海县文工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海岛上盛开的海篷花
——记大连长海县文工团
杜英姿
大连长海县文工团带到株洲参加一九九○年全国歌剧观摩演出的轻歌剧《海篷花》,以她那快活健朗、清新甜美的舞台基调、流溢全剧的浓郁的海岛渔民的生活气息,深深地感染了观众。汇演中唯一一个县剧团如此风格独具的演出,自然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
以一个基层剧团的条件和实力,要他们排演精致的大歌剧,恐怕是勉为其难。长海县文工团的成功,正在于他们扬长避短,驾轻就熟,以他们熟悉的生活为题材,加以艺术的提炼,创作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海篷花》就是长海的两个剧作者赵振胜、傅清君共同写就的。刚健的闯海人,美丽而又性情如火的海岛姑娘,改革开放后父老乡亲的生活新貌,凡此种种,无不在他们的创作中打上深刻的烙印。《海篷花》的作曲兼导演韩振,为剧本无处不在的生活气息所吸引,被文工团同志创作、演出的热情所感染,在海岛一呆就一年,对该剧的音乐、舞蹈进行精心编排。剧评家们说,如果没有生活的恩赐,仅凭想象,是很难有这样精彩的舞蹈大写意的。
《海篷花》是该团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在此之前,他们还创作了其它深受海岛群众欢迎的戏目。《赌钱鬼》塑造了一个可恨可悲又可怜的赌徒形象,赌博的危害不言自明。文工团的全体演出人员,还根据一九七九年五月海岛渔民奋不顾身救助“大庆五十三号油轮”落水船员的真实故事,经过几个昼夜的奋战,创作出《碧海英雄赞》诗歌大联唱等系列节目。从此,那饱满激情的演唱就和感人的事迹一起,进入千家万户,嵌在每个人的心里。
将生活所得还于生活,奉献于人民,这是该团演员们的共同愿望。长海县是个由百余个大小岛屿组成的海中之县。几年来,长海县文工团似“海上轻骑队”活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为海岛军民献上许多精美的演出。海岛有一支八千余人的海上渔民队伍,这些人常年漂泊在海上,每年只有两个很短的休渔期。每到这个时候,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雨急浪打,文工团都要下乡串岛为远航而归的渔民服务。
长海县文工团的演员们不光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更有敬业如神的精神。在简陋得甚至没有落地镜的练功房里,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硬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了过硬的本领。演员们都是“多面手”,需要哪样就干哪样。七个女的,四个男的就构成一台戏,独唱、合唱、舞蹈、秧歌剧、小品,样样都行,得到行家的首肯,群众的信任。文工团以自己的实绩,赢得了文化部授予的“先进文艺表演团体”的光荣称号。
“海岛上,海篷花,海风海浪哟养育它……芳香送遍千万家,你是岛上渔家的幸福花。”生长在海岛,经风吹浪打而更加绮丽如霞,装点着渔家光景的海篷花,不正是这个剧团的写照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