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3
第5版(理论)
专栏:

  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中国科协副主席 高镇宁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关键;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个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概括,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它既为我们指明了经济建设的方向,也是为我们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响起的警钟。一个国家如果单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那么结果只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近代科学技术始于资本主义初期,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再次显示出明显的威力。本世纪以来,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关系进一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商品生产的间隔周期越来越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军事领域的科技成果民用化为契机,生产力又有新的发展,其结果又导致了众多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科学技术终于上升到了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地位。
以下三方面的事实,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科学性、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一、科学技术因素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测算,本世纪初,科学技术因素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仅为5—10%,主要因素仍为资金、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由于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发展,今天它在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一半,达到60—80%。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使生产经营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发生相应的剧变。
二、现代综合国力已经发展成为全面地渗透着科学技术的复杂体系。一方面,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成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当代的劳动者,是需要具有日益提高的科学技术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当代的劳动资料,是需要高度科技密集水平的设备“硬件”和工艺、规程“软件”;当代的劳动对象,是各种高纯度、高性能的天然或人工得到的原材料;当代的生产力水平,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营管理的科学水平和社会协作的科学组织水平。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观念,并在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重大方面对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着巨大作用。
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对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调整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用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来衡量。当代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最令人刮目相看的就是虽然它们需要较高的投入,但却能带来更高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如果说,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产值为1000—2000元,传统产业工人的平均年产值为1—2万元,那么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产值可达10—20万元,三者正好是数量级的递增。所以,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部门的扩散渗透,使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以上三点是已经客观存在的现实。这对我们既提供了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目前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产品发展费仍不能摊入企业生产成本,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小生产的方式,这些都是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相悖的。我们要在全社会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强化人们的科技意识,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