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依靠科学技术是农业上新台阶的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3
第5版(理论)
专栏:

  依靠科学技术是农业上新台阶的关键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王连铮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之下,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各个部门支持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我国的农业在“七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就。粮食、棉花、猪牛羊肉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80年的第二、三位跃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近两年农业连续丰收,1990年粮食达4350亿公斤,棉花达447万吨、猪牛羊肉达2504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218万吨,除棉花外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回顾农业上的成就,更加感到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正确。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其综合国力的相当大比重是落在农业这一部分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农业科技的先导发展。在农业增长中,科学技术起着关键作用。从农业增长的大量事实中我们认识到,农业增长所依赖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无不建立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农业如不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决无希望摆脱落后的面貌。
从我们几十年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有两点必须注意:
首先,总体来讲,农业科技实现的周期可能要比工业来得长一些,我国“七五”的农业成就,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六五”乃至“五五”期间的科技成果在这些年释放出来的能量。因此,农业科技增加投入,要有历史的眼光。
其次,在农业上有一种传统说法叫做:“种田不用学”,这种思想直到近几年才真正有所改变,但仍不能忽视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它阻碍农业科技的推进,妨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扫清道路。
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通过的国民经济“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要求来做好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活跃因素,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根据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布局,搞好科技攻关,进一步审定和落实好“八五”科研计划和十年规划。集中主要力量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科技问题;既要研究高新技术,又要对效益好作用大的常规课题,如良种,耕作栽培饲养技术,防治病虫害、增施肥料和土壤改良等课题予以支持,不断为生产提供科研成果。要搞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既要搞好不同地区的农业综合试验区,又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便及时把科研成果加以推广应用。要逐步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断改善科研工作条件。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水平。
党中央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粮食产量要在1995年和2000年登上4.5亿吨和5亿吨两个新台阶,棉、油、糖等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保持稳定增产。这些宏伟的任务,只有紧紧地依靠科学技术,解放科技生产力才能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