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一位泰国友人的经营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他山片石

  一位泰国友人的经营之道
王荣久
泰国《泰叻报》高级顾问、前议员派罗特·卢顺通先生,在曼谷市中心的“暹罗中心”大厦里经营着一家餐馆。本报代表团曾在此吃过一次午饭。饭菜之可口,服务之周到,时间观念之强,卢先生和工作人员关系之融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家餐馆是13年前由卢先生接手办的,其生意之兴隆,在曼谷颇不多见。据介绍,卢先生是这么做的:
选准目标。13年前,这家餐馆连年亏损,濒临倒闭。卢先生却毅然接过了这个烂摊子。
他之所以敢冒风险,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对他都有利。天时——他看到了泰国经济正在起飞发展的势头,饮食业虽很发达,但并未饱和,活动余地仍很大;地利——“暹罗中心”大厦的对面,就是新兴商业城——“暹罗广场”,那里商贾云集,顾客涌动,不愁没生意做。大厦里有几十家公司的办事处,光是工作人员的用餐,就是一笔不小的生意,关键看怎么做;人和——180多名职工的素质都不错,问题只出在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卢先生的话是“做生意的劲头”),一旦该问题解决,肯定会成功。
卢先生认为,原餐馆的目标不对,档次太高,几乎没有回头客。他选定的目标是:中档、大众化,同时设雅座。服务对象是中等收入者,并积极争取为大亨服务。即使低收入者在这里就餐,也不使他们感到负担不了。这样,卢先生接管仅仅一年,餐馆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长期保持经营特色,以回头客和固定客为基本服务对象,真正做到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生意一好,往往头脑发昏,忽略服务质量和提高价格是常有的事。卢先生的餐馆没有这样,有时原材料涨价了,他这里的成菜还是原价。不少菜的价格10年没动。这样做不仅不赔,反倒赚了大钱。有好长时间,顾客吃饭要排队,这在餐馆如林的曼谷是罕见的。
全店职工都是股东,差别只是股份的多少。全店工作人员的心里都有一本帐:少赚或浪费1铢钱都有自己一份。
兑现诺言,关心职工。十几年来,餐馆已分红利4000万铢(25铢等于一美元),只要有股份,肯定有利可得。经营3年时,第一次分红,人人高兴。卢先生一次分得100万铢,可他1铢没要。把百万支票放在桌上对全体职工说,他要用这笔钱请大家去香港旅游。全店人员分成三批,两批工作,一批去玩,7天回来。结果,生意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做得更大了,其原因不言自明。
餐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卢先生带头遵守。他本人、家人吃饭或请客,都要记帐,照付餐费。对职工,他却很关心。13年前的职工,现在都在,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大都结了婚,当了母亲,但工作精神不减当年。
头脑冷静,适可而止。有个时期,生意很好,钱也赚得多,有人劝他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卢先生拒绝了。他已预感到今后的生意会难做。同行业的竞争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都会影响其生意。他认为扩大生意的根基在“质”,不在“量”,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