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科技兴农听新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3
第8版(副刊)
专栏:

  科技兴农听新声
  吕光光
最近读到《人民日报》转载《科技日报》一则新闻,题目叫《红薯登天梯》,说的是红薯(四川叫红苕)这从来被视为低贱的东西,在四川三台县被当地农民加工成粉丝后,价值就陡增。这还只是个粗加工;若再深加工成酒精、变性淀粉、药物原料,等等,还可能价值百倍。这则新闻的“新闻眼”,便是“红薯的出路在哪里?就在综合加工上”。
这件事,早在一年前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注意到了,而且派出5位专家组成考察小组,光临三台县“红薯加工专业村详细考察,细致地了解和测定了一系列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数据后”,考察小组认为:“三台的经验为第三世界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捷径。他们将为联合国提供一份报告,向发展中国家推荐这项经验。”三台这贫瘠之县,偏僻之乡,居然出现了这则涉及国际的新闻,我要指陈的“新闻眼”却是:“我国并非事事落后,社会主义农业大有可为”。
作为川北老乡,我是自幼吃红薯长大的,真可谓“我无红薯,无以至今日”。解放前的广大川北农民,一日三餐,多赖红薯以为生计。倘遇红薯霉烂变质,摊上灾害,农民们的生计也就濒临绝境。现在的川北农村,早已将红薯转让为生猪的饲料,农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却不大,以致贫困的帽子,仍旧压得农民在经济上难于彻底翻身。“穷则思变,变则能通”,诚如三台县人所说:“红薯真是个‘宝’啊!过去,由于不懂科技,穷人怀宝不知宝。”没有救世主能够帮助农民摘掉贫困的帽子,却有科学技术力可回天,遂使身价低贱的红薯,在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这两根支柱搭起的天梯上,一步登天了!
日前见到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我便谈及上述新闻,不料钱教授熟悉的这类新闻不胜枚举。我知道近年来作为社会活动家的钱教授,其动态往往产生重大的社会新闻;不曾料想作为物理和力学家的钱教授,对于低贱的红薯所下的功夫,已在川北农村树起丰碑,而使农业科学结出硕果,农村经济也就大有起色。原来红薯虽低贱,钱教授却很重视,他是作为生猪的饲料这方面来重视红薯的。他说:农民们以为将煮熟的红薯喂猪,容易消化,容易上膘;殊不知经过高温处理的红薯,已将丰富的养料破坏殆尽,猪所吃的不过是一些残渣,自然影响到肥猪出槽的时间。钱教授的主意是:将红薯捣碎,经过简单的发酵处理,养料倍增,且略带酒味,便成了猪的美味佳肴。猪吃了有酒味而富营养的饲料,成天嗜睡,易于上膘。过去大都要八九个月才能出槽的肥猪,现在只需六个月,也就是一年能出两槽肥猪了。猪多肥多红薯产得更多,形成良性循环。
年近八旬的钱教授,经常奔驰在农村,既是科技兴农的有心人,更是科技兴农的带头人,行踪所至,想到做到,焉得不出新闻?低贱的红薯,尚且引发出如此辉煌的新闻;我国的农产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若再赋予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这两根支柱,又焉得不出更多类似红薯的新闻?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真理是朴素的,科学也是朴素的。一旦科学技术使人们的思想开了窍,几亿农民同科学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共同做好社会主义农业的大文章,何患我国不能治穷致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