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崆山白云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3
第8版(副刊)
专栏:

  崆山白云洞
  王玉民
借书法大家赵朴初的题字作篇名,想来也算不得弄巧,本文所写之洞,正是他为之题字的洞。
洞在临城县城西6000米的一座小山上。
那山,蛰伏在莽莽太行脚下,酸枣丛丛,斑草萋萋,间或裸露着片片黄土,累累褐石。因采石而残留在坡边的巨创,也赫然在目,整个情调所呈现的,是一派太行浅山区的朴拙,朴拙中的苍凉。
“这是什么山?”
“崆山。”左山右空的“崆”。
乍听这“崆”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甘肃省的崆峒山,山东省的崆峒岛,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那个崆峒派。无形之中,为这朴拙苍凉的境界平添许多古意和诗情。
崆山白云洞就在这座山上。
崆山白云洞是新近发现,亚赛江南,燕赵第一的大溶洞!
悄然进洞,砰然惊呼。随之,一个奇谲、幽邃、凝固的世外世界映在视网膜上。
好寂静呵,且寂静得响亮!洞中气氛逼得人们脚不敢重放,气不敢长出,唯恐亵渎了这没有雕饰、没有强加,无处不是自然天成的艺术宫殿。
这宫殿是由几个连环套接的石厅构成。每厅都像硕大无朋的球幕影棚,置身这样一个石质穹窿之下,一种上古神话里,盘古开天辟地时,初苏于混沌硬壳中的感觉油然而生。四望是一片原始的石装空间,根根件件石景,无不挂着瓷釉般的光泽,且棕、黄、褐、白、绿,色色映辉。千姿百态,变化万端的岩溶造型,塔、台、亭、榭,花、柳、竹、梅,飞禽走兽,人妖佛道……凭你随意想象,真格惟妙惟肖。
“第一石厅,840平方米,叫人间景区;第二石厅,2170平方米,叫天堂景区;第三石厅,220平方米,叫地府景区;第四石厅,750平方米,叫龙宫景区……”
名称既定,我们正好随乡入俗,从“人间”起步,上“天堂”,下“地府”,闯“龙宫”了。好在石厅之间,因山顺势修有一条曲栏回桥,行来倒也不甚艰难。
在我看来,人间景区所展示的是世间钟灵毓秀的一个侧面,沿真石真水的“小西湖”望过去,“三塔映月”,“太湖石奇观”,“柳浪闻莺”,“灵猫望塔”……既具苏州园林之雅趣,又有杭州水色之美姿。还有幽远处那岩溶浇铸出的“层层梯田”和棵棵石笋上一个坑,坑坑一汪水光的“万家灯火”,形成田园牧歌的旖旎风光。至于市井中的人情炎凉,肮脏龌龊,却是深藏不露的了。也说得是,隐恶扬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美德,给人以和平宁静的气氛,国泰民安的感觉,正也合拍了时代旋律。  
天堂景区最为宽畅,悬山而成的“瑶池”里,盈盈碧水浮“白莲”;凌空飞渡的“仙人桥”积着雪堆玉砌的壮观;“灵霄殿”上,“水晶池”中,玛瑙色的石花,尖瓣叠叠;“流云”间的“七仙女”,“石幔”后的“西王母”,配以“紫竹林”、“蟠桃树”……物似神像,栩栩若生。摄人心魄的“五百罗汉朝佛祖”场景宏大,气势恢宏……
走过地府之后,神经好半天松弛不下来,憧憧阴影之中,森然排列着“刀山”、“剑树”……别是一番塑造,别是一番刺激。
90分钟的游程,90分钟登阶攀石,109个景点,123种岩溶形态。我只能于暗中轻挲精岩怪石,感知亿万年岩溶的层层积淀;步随石级升降,履历童话、神话般的幻境;窥探些许地质奥秘,饱览那些鲜为人知,绝无仅有的“月奶石”、“网状卷曲石”,以及因地质学家尚未勘透成因而被他们命名为“节外生枝”的横挂于石钟乳上的石树枝……
什么是鬼斧神工?
这就是鬼斧神工!
慨叹未毕,我们已循一片叮叮咚咚的打击乐走出洞口。乐声是一群施工的汉子敲响的,他们凿石筑路,敲砖盖房,为溶洞的开发而挥汗劳作。他们束腰坦胸,鼓涨着棱角分明的肌腱。哦,他们不正是这锦绣其内,朴拙于外的古老太行山的写照么!昔日,他们之中孕育了无数慷慨悲歌之士;今日,他们之中亦不乏造福人民的英雄。是他们在采石时发现了这精绝的溶洞,是他们及时报告、保护并修建了这溶洞,从而为人类贡献了一座地质研究的宝库,一颗旅游资源上的明珠!
呵,他们是开发溶洞的神工!
他们,他们开发中的溶洞是太行山的骄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