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讨债者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7
第2版(经济)
专栏:

   讨债者说
新华社记者 谢金虎 蒋耀波
编者按:我们刊登这篇报道,并非要把文中几个“故事”当作经验宣传推广,而是觉得从中可以看出一点问题:欠债者并非都无钱可还。当然,有钱不还,原因复杂。但不能不说,有相当一些企业是只顾小团体利益而故意拖欠。解开“债务链”,靠人情关系、靠请吃请喝搞不正之风讨债,是不可取的,长此下去只能把经济秩序搞乱。必须靠各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办法,通过正当渠道“讨债”还债。大家都要从大局出发为解开三角债出力,否则难以奏效。
                
记者在牡丹江市一家工业公司采访,当问起这几年公司为什么能稳步发展时,王熙平经理说了一句大实话:一靠产品过硬,二靠讨债“有方”。
记者怦然心动。如今,“三角债”前清后欠,越清越多,仅黑龙江省就已达180亿元。多少好端端的企业被“三角债”所牵累而无计可施,我们有心报道他们的讨债经验,不料,王经理连连摆手:“不行,不行!那些东西,报不得,报不得。否则,谬种传开,误国误民,千秋罪名,我们可承担不起……不过,既然你们感兴趣,那就请我们办公室主任老尚跟你们聊聊。”
老尚说:“这个话题不轻松。给你们讲几个故事吧……”
    讨债讨来个干女儿
省外一家企业欠我们60万元,几次派人讨,没讨回来,后来党委副书记老温亲自上阵,也不行,急得老温寝食不安,上街瞎遛达。
这天正遛达着,看到一个女人被汽车刮倒,人事不省。老温赶紧把她背到医院。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个少妇正好是那家欠债单位主管财务干部的妻子,那个干部正好出差,没有亲人护理。于是,老温留在医院不走了,给少妇喂药喂饭,打水洗脸……
少妇感动得哭了,要认老温为干爹,说:“不知您老尊姓大名?家住何方?我和我爱人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
当那少妇得知,老温是到××单位要笔货款没要着时,便喜上眉梢:“哎呀,太巧了,我爱人就是那个单位管财务的。温大叔,您就放心回去吧,我爱人一回来,我就让他给你们单位汇款。”
我们老温讨债讨了个干女儿。从那以后,我们同那个单位的债务往来笔笔清,一直没有发生过拖欠。
    “讨债者”给“欠债者”扛活
去年,国家一个部的研究所欠我们的10万元,也是久催不还,最后轮到小伙子张洪志去讨。小张直奔那单位,人家一听是来讨债的,脸一拉没理他。
小张想了个招儿,第二天,他又来到那个单位,客客气气地给收发室老头敬上烟,然后就扫地、擦桌子、打开水……不声不响地干起了勤杂工。一个多月过去,终于感动了“上帝”。
小张凯旋那天,王经理同小张的妻子、儿子一起到车站迎接。小张握住王经理的手,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打死我,也不去讨债了!”
    “情报”与“三包”
省外有个单位,欠我们30万元,用了不少办法,也讨不回来,我们要求驻在那里的办事处,赶快搜集那个单位有关干部及其亲朋好友的情报。
很快传来一个有价值的情报:那个单位的财务处长,有个姐姐住在牡丹江市。
于是,我们便在全市“大海捞针”,居然找着了。他的姐姐退休在家,姐弟俩已经多年没见面了。
接着,我们就登门拜访。第一次,人家很冷淡。第二次,我们去动员她举家回老家探亲,我们实行“三包”:包路费包吃住包礼品。结果她探亲刚回到牡丹江,30万元欠款就汇来了。
    “一听客人到,腿就哆嗦”
一到盛夏,镜泊湖瀑布飞溅,景色秀丽,正是避暑观光的好时节,也正是我们向这些“在册人员”进行“感情投资”的好机会。
我们把他们请来,吃、喝、玩、乐,热情款待,让他们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送往迎来,把我这个办公室主任折腾得够呛,可累点不怕,最怕的是喝酒。要让客人喝得畅快,你这个陪客就不能含糊。有一回,我七天喝了14顿,自己是死是活都感觉不出来了。
如今,一听到客人到,我的腿就打哆嗦!
可有啥办法呢?债务人比天皇老子还硬气。我们求合同,合同不灵;求法律,法律不管,只好求“感情”。
可那“感情”是假的。我们在酒桌上强颜欢笑,酒桌撤后直想哭。
老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