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活着,并要记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28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活着,并要记住”
本报记者 俞成秀 刘振宗 胡锡进
石桥是莫斯科河上众多桥梁中的一座,除了紧靠着克里姆林宫,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然而我们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车过石桥时,邀请我们的《真理报》主人却突然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1943年8月的一个晚上,当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的胜利消息传来时,“整个莫斯科”的人都跑到石桥上,观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第一次胜利焰火。此后,石桥同战争中的每一次胜利息息相关,到石桥观看焰火逐渐成了莫斯科人的传统……
在10天的参观访问中,陪同我们的苏联朋友常常这样突然中断话题,从一所房子、一处场景谈起战争的往事。一次,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翻译拉我们到一座普通的建筑物前,对我们说:这所房子上砌着希特勒从德国运来的石料。希特勒不曾料到他要在莫斯科建造胜利纪念碑的材料被胜利了的莫斯科人用来修葺自己的房屋。在列宁格勒,当我们对人们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友好互助精神发出赞叹时,导游感慨地说:“相互帮助是列宁格勒人的传统。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900天,许多人饿得走不动路。在街上,素不相识的人相互搀扶着,一个人倒下去,马上就会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5月9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各地的老兵们按照传统聚会在一起,抚今追昔,缅怀牺牲的战友。在举世闻名的莫斯科大剧院前,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和一位老兵握手,才发现他那空空的袖管。看到两个老兵争吵,细一听,他们为回忆一场战斗的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一位出版社编辑举着一块牌子在募捐,那牌子上写着:“请赞助出版一本书,纪念伟大卫国战争中所有牺牲者和失踪者。”一位老兵走过时摇头叹息:“这不可能办到。”但却把一张5卢布的钞票投入箱内。大剧院台阶上,几百名老兵高唱他们年轻时在战壕中唱过的歌曲,激动得泪花闪烁。许多人在找战友,打着各种各样的牌子。一位老兵告诉我们,经历过无数残酷战斗的连队就像过客匆匆的车站,许多优秀的小伙子们未能在这里久留。冒着敌人炮火一起冲锋的战友常常并不熟悉,记住的可能只是一个爱称,一个幽默,一个倒下去的身影……
伟大卫国战争已经过去46年了,如果从它爆发时算起,便是整整50年了,但给我们的印象是,岁月没有抹去苏联人对那场战争的记忆。走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无名烈士墓,总能看到手捧鲜花的新婚夫妇、打着少先队旗的孩子们,以及胸前挂满勋章的老战士。类似的纪念物遍布苏联各地。打开电视,看到的很有可能是战争题材的故事片或纪录片。事实上,那场卫国战争远不是纪念碑和一页被撕去的历史,作为现实生活一个沉甸甸的背景,它深刻地影响了几代苏联人的道德观,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和成长,以及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评价。
退休后继续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剧院工作的一位女工对我们说,她常常回忆起围困时期经历的苦难。回忆是痛苦的,但她却不能不回忆。因为忘记苦难是可以的,但她却没有权利忘记使她摆脱了苦难的人。
安德烈是一位只有19岁的英俊小伙子。作为苏联礼仪兵,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守卫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无名烈士墓。常有漂亮的新娘在向烈士献花时站到他的身边留下难忘的合影。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由衷的骄傲。当他下岗后我们问他怎样看待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者时,他非常动情地说:“他们都是好人,真正的苏联人,我叫不上他们的名字,在我的心目中,他们的名字就是苏联。我知道,我的祖国需要在她困难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人爱她,为她挺身而出。”
著名苏联当代作家拉斯普京给他的一部战争小说取名为《活着,并要记住》。这部小说在苏联早已家喻户晓。应当从那场战争中记住什么?除了记住作家告诫的永远不要背叛祖国,记住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一位在莫斯科新处女墓参加老战士聚会的退役上校作了如下补充:“应当记住,苏联牺牲了2700万人,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是苏联没有倒下;应当记住,我们今天正在经历困难,今后还会有新的困难,但任何困难在苏联人面前都不可能是长久的。”
任何困难在苏联人面前都不会是长久的。这句话我们在访苏期间经常听到。老兵们这样说,安德烈和他的伙伴们也这样说。作为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严峻考验,为人类战胜法西斯作出杰出贡献的民族,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这样说,而且,他们有权利这样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