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弘扬民族文化 继承革命传统 山西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了大批文艺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5
第1版(要闻)
专栏:

  弘扬民族文化 继承革命传统
 山西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了大批文艺新人
本报太原1月4日电 记者王艾生报道:近几年山西省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食粮,陶冶了群众的情操,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山西的文学创作、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文学等一直呈现欣欣向荣局面。作家焦祖尧创作的中篇小说《跋涉者》等63部(篇)作品在全国获奖;作家马烽等创作的《咱们的退伍兵》等电影获多项奖;《上党战役》、《评梅女士》等7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获“飞天”奖等奖。
植根于黄土高原、生活在黄河之滨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其古朴、敦厚、粗犷、豪放的乡土气息为特征,一直为山西的2600多万人民所喜爱。“雁北道情”、忻州“二人台”、“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运城“伞秧歌”、上党“八音会”、“大得胜”、晋南“威风锣鼓”等,传统的优秀节目发扬光大,并吸收了中外艺术营养,提高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拥有54个戏剧剧种的山西省,发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剧,不断推陈出新。蒲剧演员任跟心等8名青年戏曲演员获“梅花奖”。襄垣秧歌《老八路》、眉户剧《唢呐泪》、碗碗腔《风流父子》等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反映农村现实生活,提倡高尚情操的翼城琴术《家风》,已在晋南农村上演上千场,深受农民喜爱。
被称为“华夏彩灯之乡”的山西,由众多矿工参与创作制作的大型灯展——“煤海之光”,11届亚运会期间在北京北海公园展出,轰动京城,震动全国。灯展集中体现了山西煤矿工人奉献、求实、创新、自强的精神。
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扬歌颂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和歌颂人民群众伟大创举这个主旋律,全省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新人,年年有新的叫得响的作品问世。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党的文化、文艺以及知识分子政策,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对于文艺界出现的某些不健康、格调不高的作品,组织作家、艺术家、读者在报刊上平等地以理服人地讨论,不扣大帽子,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省委宣传部门的领导同志通过与作家艺术家谈心、交朋友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情,体会他们的苦衷。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一直坚持调动专业文化艺术团体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近年来,山西为振兴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戏曲,花了很大气力。设立省级戏曲“杏花奖”,多次组织青年戏曲演员汇演、调演。组织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晋剧院深入矿山、农村体验生活。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倡导并广泛开展乡村俱乐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用群众喜欢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寓教于乐。
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帮助文化艺术部门、文化艺术团体解决实际困难。目前,省政府已向省直艺术团体及9所中等艺术学校投资1936万元,建筑宿舍、教室、排演场等,改善了工作、生活条件。已建成2678平方米的“作家楼”,一批专业作家迁入新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