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改革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2
第5版(理论)
专栏:

  改革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
高尚全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是改革的产物。开发区建立仅仅3年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3年实践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我想有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科学技术要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就必须使科技商品化和产业化。试验区依靠智力密集优势开发的新技术并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应用,积极鼓励和扶植科技商品化和产业化。没有商品化也就没有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发展又会进一步推动商品化。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既要有强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力,又要把科学技术成功地转化为商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1988年4月我率团参加了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的“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罗森伯格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把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同其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比较,发现那些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不一定就高。日本有史以来总共只有5人获得诺贝尔奖,而英国一个卡文迪许实验室先后获奖的人数就比日本高10倍。但是,二次大战以来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却远远超过英国。所以,世界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英国的科研、日本的商品、美国的市场。日本依靠吸收和商品转化能力,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技术水平的竞争,因此必须通过商品化和产业化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二,科学技术必须与市场相结合才能产生高效益。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3年来,尽管在全国银根紧缩、市场疲软、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遇到了许多困难,但由于实行了科学技术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疲中有俏的现象。市场是和社会分工、商品生产相联系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而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列宁曾经讲过:“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1卷第83页)新技术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从市场需求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市场细分的趋势越来越强,新技术开发和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过去苏东国家科研开发经费不算少,占世界总额的25%,而在世界技术出口中只占1%。因此,为了促进技术进步,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技术市场。有了这样的市场竞争机制,对技术的需求就会百倍增强,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环节。3年来,开发试验区所以有50%左右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增强了活力。在外部有压力、内部有动力的情况下,不断增强高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加快了开发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四,高新技术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出发,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新”。在现实中,有些高技术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但在经济上却是失败的;有些小的技术革新在技术上不起眼,但积累起来却能收到比大的发明更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式超音速大型客机,3小时即可飞越大西洋,技术上可以说是“高”和“新”,但总共只生产了16架,而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相反,集装箱称不上什么高技术,但却引起了运输方式的重大变革,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改革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企业成为开发技术的主体,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积极发展企业集团,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