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记塔里木“铁人”式的模范王守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3
第1版(要闻)
专栏: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记塔里木“铁人”式的模范王守忠
本报记者 罗盘
在共和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塔里木,生与死的磨难,血与火的考验,铸造了一支献身祖国油气勘察事业的钢铁队伍,铸造了这支队伍中最响亮的一个名字——“铁人”式的模范王守忠。
共产党员王守忠现任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25年的野外工作,25年的艰难困苦,25年的成功与奋斗,一次又一次锤炼着他的意志和体魄,检验着他那颗立志为共和国寻找石油的心!
找油是我的全部事业,它高于一切
1988年的一天,王守忠一头跌倒在戈壁鹅卵石上,双目紧闭,失去知觉。经过7天7夜的抢救,他才脱离危险。
王守忠刚刚脱险,就急着搭过路的卡车回到戈壁滩上的找油队伍里。为此,井下作业大队的几位领导批评他:“老王,你才40多岁,就累出一身病,又是胃病,又是偏头痛,又是胳膊麻木。以后,你要注意休息,不能再这么玩命干了!”王守忠沉默了半晌说:“找油是我的全部事业,它高于一切……”
王守忠出生在山东农村。20岁那年,他从油田第一次回家探亲,发现父母和乡亲们仍然把点灯用的煤油称作“洋油”!作为一个找油人,“洋油”这个词,仿佛针一般扎在他的心上。他从此立下誓言:找出自己的石油,让乡亲们彻底忘掉“洋油”!
找油,长年在野外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王守忠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迎战困难。在塔里木,夏天地表温度达50多摄氏度,一枚鸡蛋放进沙子里,半天就可以熟透,一天工作下来,干结在工装上的汗渍,如一层铠甲。冬天,沙漠的气温下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王守忠和工人们住在帐篷里,只能用彼此的身躯取暖。他们吃的是馒头咸菜,新鲜蔬菜还未拉进工区,就会烂掉;喝的是苦咸水。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率领的井队在塔里木立下奇勋:打出跃参一井,第一次为认识塔里木的远景提供了重要资料;打出的沙参二井,第一次证实了塔里木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王守忠也被评为全国劳模。
油井是国家的,豁出命也要保住它
在风险面前,王守忠总是挺身而出,很少考虑个人安危。1984年9月22日,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沙参二井发生强烈井喷,向世界宣告5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有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揭开了我国油气勘察战略西移的新页。同时,井喷随时都会引起油井起火,随时都会烧掉价值上千万元的钻塔、设备。立下奇勋也面临大难的这个井队,正是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6008井队,王守忠是当时的井队队长。
面临剧烈的井喷和凶猛的大火,王守忠迅即通知柴油机灭火,切断电源,命令在场人员撤离危险区。而他自己却带着几名工人守护在井口。强大的油气流从管线喷口呼啸而出,近40米高的火龙腾空而起,熊熊烈焰把戈壁夜空烧得通红,巨大的响声震颤人的心脏。为制服井喷,地矿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坐镇指挥。从9月22日至11月16日,王守忠率领14名敢死队员,一次次火里钻,油里滚,泥里爬。9月27日上午,狂风把突然出现的火龙抛上几百米高空,向井场中心扑去,方圆一公里内一片火海,黑烟翻卷升腾,遮天蔽日。王守忠同敢死队员集结在火海前,要求现场采访的记者拍下集体照,说如果回不来好给家里留个纪念。这段时间,王守忠嗓子喊哑了,手脚和身上的皮肤被滚烫的原油灼红了,但他一直坚持战斗,直到完全控制井喷。
王守忠寻找石油的足迹,是由许多次生与死的经历构成的。在塔里木,他几乎参加了每一次制服井喷的艰苦工作。一位外国专家目击了王守忠那样的拚命劲头,问他道:“你不怕死吗?”王守忠回答说:“油井是国家的,就是豁出命,也要保住它!”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哪里有重活难活脏活,哪里就有王守忠不倦的身影。
1978年底,王守忠所在的地质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奉命从青海转战新疆,到塔里木寻找油气。临近春节,他把来队的妻儿送回山东临邑老家,没顾上在家过年,就匆匆踏上西征的漫漫长途。面对戈壁风沙,面对恶劣环境给工作带来的阻碍,王守忠用超常的工作量追赶时间。1980年,王守忠率井队在塔里木河南岸打跃参一井。施工中,洪水暴涨、交通阻隔,百余人断菜缺粮,连续几天以盐水就馍为餐。王守忠领着一个小伙子,携一只汽车内胎,跳进激流,泅渡运菜。井场急需大量钻杆、泥浆剂等,但洪水把载货的汽车阻在北岸。王守忠又领着80多个年轻伙伴拉纤拖船,逆流而上几公里。纤绳嵌入皮肉,鲜血染红肩胛,几百吨物资一船船地拉过塔河。
入冬,塔河冰封,车船无法通行,井场停钻待料。王守忠又领着10个硬汉出发了。行前每人喝下几口白酒。他们抬着几百公斤重的钻杆,迎寒风,踩冰雪,踏刺丛,穿树林。当钻机重新轰鸣,王守忠才注意到,因烈酒刺激和忍饥受寒,胃病发作,剧痛钻心。医生痛惜地说:“就是一块铁,也要防锈呀!你是队长,指挥别人干,看着别人干就行了。”可王守忠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王守忠总是闲不住,人们说他是每天休息时间最少的人。平时到了吃饭时他不愿久等,拿着馒头和几根葱,边吃边走到井场,干累了就随地躺一会儿。平铺的钻杆上,废料堆旁,井场边的沙丘,到处都留过他火热的体温。
一根铁管搭不起一座井架,一群“铁人”才能打出一片油海
“王队长在哪儿?”一个新来的大学生问。
“我就是!”满身油泥的王守忠从汽车下爬出来。新来的大学生有些惊讶,一个县团级干部就是这种样子?
王守忠正是用这种埋头苦干影响着、带动着周围的人们。1985年,他调任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分管固井、试油、测试等工程作业,他天天都在生产第一线。
有一次,沙九井进行油层酸化作业,要把1000多桶共20多吨硫酸液倒入井内。硫酸易灼伤人的皮肤,操作人员穿雨衣戴口罩,行动仍然迟滞。王守忠带头爬上作业车,提起每桶25公斤的酸液,倒下第一桶。在他无声的命令下,小伙子纷纷上阵。酸液的怪味呛人,有的人干二三十分钟就要休息。王守忠一鼓作气,坚持倒完最后一桶,连续干了五六个小时。“跟着王队长,只有干,没法偷懒。”这是小伙子们的结论。
平时,王守忠细心观察身边这些年轻人的举动,看到谁愁眉苦脸,他会主动谈心;看到谁干活时走得慢了点,他会摸清底儿对症下药。有个青年人,看到这里条件太苦,连个女朋友都不好谈,闹着想离开塔里木。王守忠耐心地同他谈心,终于使这位青年立下了献身找油事业的决心。王守忠觉得,一根铁管搭不起一座井架,一群铁人才能打出一片油海。
他不擅言谈。其实,他的作风和精神,就是他最好的言论。正是靠这种实干的铁人精神,王守忠带出了一批新的铁人。西北石油地质局几个钻井队和井下作业分队的顶梁柱,几乎都是王守忠的徒弟,或者曾是他的部下。6015井队长卫怀忠,骁勇善战,多次舍生忘死抢救险情;6009井队长段庆荣机智勇敢,指挥生产井然有序,被工人们称为“段守忠”……这些新的铁人说:“我们是王守忠带出来的!”
25度风雨,25度春秋,王守忠献身油气勘察事业,历尽苦难痴心不改。今年5月18日,地矿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表彰特等劳模王守忠。国家副主席王震给王守忠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同时,地矿部长朱训号召全国地矿系统职工向“铁人”式的模范王守忠学习,继续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立足本职、奋发进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