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他眷恋这片土地——记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军区88医院副院长张光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他眷恋这片土地
——记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军区88医院副院长张光曙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新华社通讯员 张喜诚
在我国医学界,现年67岁的济南军区88医院副院长兼内三科主任、传染病学专家张光曙,可谓声名远播。他曾先后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18项,发表论文、译文200多篇,专著3部。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上,还创造出了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医学成果。
然而,更令军内外成千上万人钦佩的,是这位多次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老专家对党矢志不渝的坚强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竭心尽力的无限忠诚。
“我的事业在祖国”
1980年,执著追求了近30年的张光曙,终于在年近花甲之际实现了入党夙愿。入党那天,他激动地向院党委表示,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张光曙早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新中国诞生后,中华民族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使他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他被打成“反革命”,也始终未改初衷。在劳动改造长达4年之久的艰难岁月里,他白天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在低矮潮湿的小屋里挑灯夜读,仔细阅读了6本马列经典著作,两次通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他越学信念越坚定。平反回院的当天,他就将“劳改”期间写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院党委。
1987年初春,张光曙的妻子刘惠钧从美国纽约回国探亲。一进门,眼前的景象使她凄然泪下:未来得及洗的衣服码了一大盆,饭桌上放着半碗吃剩的米饭和干巴了的咸菜疙瘩,床上、凳子上到处堆满了书籍……“这哪里还像个家啊!老张,你这次无论如何得跟我走。”妻子开门见山道出了来意。
张光曙的岳父早年移居美国,在那里有一大笔财产。前几年,他先是要张光曙全家移居美国,张光曙婉言谢绝,老人只好先将张光曙的妻子和3个女儿接到大洋彼岸定居。7年来,骨肉的分离,生活的艰难,没能动摇张光曙留下来报效祖国的初衷。
妻子回国已一年了,张光曙仍旧没有松口。临别的头晚,老两口互诉衷肠。张光曙动情地说:“我何尝不想和你们团聚?可全国现有许多肝炎病毒携带者,我的办公室里还有3000多封求医求药的信件,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我怎能离开这片黄土地上渴望身体健康的同胞,去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第二天,妻子只好含泪与他告别。
张光曙对肝炎治疗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后,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1989年6月,应美国医学教授劳伦斯的邀请,张光曙办妥出国手续,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在美国期间,他一门心思进行学术研究。劳伦斯劝他留下来搞研究,并说每年至少拿八九万美元工资。妻子和3个女儿也来“集体劝说”。张光曙回答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这里条件非常好,待遇也很高,但我离不开我的祖国。”他按期飞回泰山脚下,在黄土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
送走“瘟神”是党的重托
“由于千百年的历史原因,各种传染病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现实仍很严峻。你是从事传染病治疗的专业人才,一定要在这方面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张光曙始终铭记着自己从参军、入党到被树为军区后勤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员”的历程中,各级党委多次向他提出的殷切期望。他不负党的重托,为在中华大地“送瘟神”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张光曙为了完成党组织的重托,把个人生活简化了又简化。业余时间,他几乎全部都在研究病情资料和写论文。他在家里的客厅房里贴过两张警语条,先是“无事不会客,会客3分钟!”后来又改为“闲谈莫过5分钟!”节假日,他在门口挂上“张光曙不在家”的牌子,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埋头钻研。
今年春节,老邻居、医院药局主任陆克平做了一个什锦火锅送到张光曙家。3天以后,陆克平去拿火锅时,发现原封未动。张光曙歉意地笑笑说:“谢谢了,实在是没时间吃。”原来,春节3天中,他一直关在屋里查阅科研资料,饿了以冷馒头、咸菜充饥。什锦火锅油腻,冷着吃了拉肚子,他连热一热冷菜的工夫也舍不得花。此情此景,令陆克平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群众从他身上感受到党的温暖
“我是一名医生,又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让群众从自己身上感受到党的温暖。”张光曙常常这样讲,时时这样做。他以精湛的医术,先后拯救了数以百计被其他医院“判处死刑”的患者。
去年9月,泰安市徐家楼村16岁的中学生张延河患肝炎到一个医院治疗,住院56天,花了2600多元钱,病未好转。医生郑重地告诉张延河的父母:“你们的儿子病情太重,已无治愈希望了。”听了医生对独生儿子的最后“判决”,两口子哭得死去活来,无奈之际,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抬着儿子来到了88医院。张光曙认真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并发急性肝坏死。收治这种九死一生的病人,医生是拿自己的信誉冒风险。但张光曙没有丝毫犹豫,马上组织抢救。经过用“特异胎盘肽”治疗4个月,张延河奇迹般地痊愈出院了。出院那天,张延河的父亲紧紧握着张光曙的手流着泪说:“张院长,是您救了我儿子,救了我一家。”
张光曙对患者总是有求必应。他研制成功治疗乙型肝炎新药“胎盘特异转移因子”的消息在报刊上披露后,全国各地的肝炎患者纷纷来信求医求药,每天少则十几封,多则近百封。张光曙看着一封封来信,就好像看到一个个溺水者向他伸手求救。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每封来信都仔细阅读,然后逐一回信、寄药。仅据最近半年统计,他就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乙肝患者回信3850多封。有人问张光曙:“你连吃饭都舍不得多花时间,为回这些信花费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值得吗?”张光曙回答:“很值得!因为每封信都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张光曙是医学专家,工资待遇比较高,但他外出讲学、会诊、参加学术会议,乘火车经常买硬座票。出门在外,不坐出租车,不住高级宾馆。他拿出自己的科技成果奖金和著书稿费,作了科里“科研奖励基金”。他每月工资,除自己俭朴的生活所需外,几乎全部用于给患者寄信寄药。今年1至4月,仅买邮票就花了380多元。至今,他床上铺的是白布床单,盖的是已发白的旧军被,枕巾还破了两个洞。
张光曙耗其大半生心血获得的成果,为千万患者带来了福音。部队先后为他记二等功、三等功7次。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许多患者来信赞扬他“对人民——你有着亲人般的爱心,对祖国——你有着泰山般的赤诚”。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