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阅读
  • 0回复

巴黎人物雕像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巴黎人物雕像随感
  章云
巴黎的人物雕像可谓多矣。据市政府统计,自1614年“亨利四世”的雕像落成以来,全巴黎总共已有大小近400座人物雕像。从帝王将相到民族英雄,从政治家到艺术家,法兰西2300年历史中涌现的几乎所有的著名人物在这里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千姿百态,绘影绘神,给千年的古都增添了不少的光辉。
虽说雕像只是艺术品,但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它们自身也因政治风云的变幻,天灾人祸的侵袭或艺术流派的纷争而遭受兴衰浮沉的变迁。由于带上了深刻的时代的印记,它们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从中可见一斑。
1604年,玛丽·德·梅迪奇将她丈夫、法王亨利四世雕像模子送给雕塑家波罗尼,请他用青铜浇铸。谁知波罗尼功名未就身先死,只好由他的学生塔卡接着将它完成,并于1613年将铸好的铜像装船运往巴黎。不料这船竟在海上遇难沉没。还以为近十年的劳动,两代人的努力都要付诸东流了。谁想一年后,这座雕像又奇迹般地被打捞上来,并于当年由亨利四世的儿子、法王路易十三将它立在巴黎的广场上,这就是巴黎的第一个人物雕像。谁知100多年以后的法国大革命又将这尊雕像推倒在地,并砸得粉碎,连碎片都被扔进了塞纳河!没想到18年后风云突变,保皇党卷土重来,登上了王位的亨利四世的五世孙路易十八,命令里昂的雕塑家勒莫,重新铸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位于西岱岛东侧的那座骑马的亨利四世的雕像。从这尊雕像几度遭遇的荣辱兴衰的命运中,我们几乎看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几百年历史的绝妙写照。
这种曲折离奇的变迁在巴黎众多的人物雕塑中并非绝无仅有,罗丹的“巴尔扎克”又是另一个例证。1893年,晚年的罗丹承担了制作巴尔扎克纪念像的任务,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并亲自到这位伟大的作家的故乡去考察。认真的准备和严肃的探索竟使这件作品花费了他整整6年的心血。他以极其夸张和奔放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身披睡衣,头发蓬松,昂首远望的巴尔扎克。这一惊世骇俗的作品首次展出后就遭到了可怕的打击,连过去维护罗丹的人也无情地否定了它,尖酸刻薄的评论甚至把雕像称作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筢”。但罗丹既没有动摇,也没气馁,而是坚信自己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1939年,在他去世40年之后,巴黎市政府终于决定将雕像用青铜铸成,并把它高高地树立在巴黎的街头。罗丹生前虽然未能如愿,身后却赢得了这场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之争。
戴高乐将军是法国唯一一位没有留下雕像的历史伟人。
据说他生前曾有过不准给他立像的遗言。因此,在巴黎,除了格雷文蜡像馆入口处的那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将军的蜡像外,是见不到他的任何雕像的。他生前为法国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死后却不愿为自己树碑立传。他可以说是法兰西民族“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第一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